银行同业资产剧增藏隐患 未来何去何从
银行同业理财创造了一种脆弱的流动性。一家银行的理财账户可能需要与多家银行交易,而各家银行所需资金头寸存在差异,使得交易链条越来越复杂,当市场预期资金面紧张时,该预期容易自我实现。如果担忧交易对手发生信用风险,则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叠加后果严重。
“理财买理财,一手托两家”,近两年,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银行同业理财发展势头迅猛,规模急速膨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底,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达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余额的12.77%,较2014年底的0.49万亿元增长512%。对比2015年1月末,其存续余额仅为5600亿元,占比3.57%。
业内人士表示,同业理财规模飙升,将带来流动性风险。据了解,根据银监会8号文,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资产,上限额度取银行上年度资本金4%和银行理财余额的35%的孰低者,但在实际中可能并没有实现。
成银行“救生圈”
显示,2015年银行理财规模达23.5万亿元,同比增长56.46%。到2015年末,已有10家银行理财规模超万亿,工行已超2万亿。整体而言,股份行的规模增速大于国有大行,甚至有的股份行去年规模增幅超过100%。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各家银行之间资金的盈缺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理财在同业间进行调剂的是银行内在的融资需求。
银行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变化,大银行和小银行的地位也不一样。鄞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游春认为,“一些小银行在竞争中立足低方,加之今年经济形势不好,贷款放不出去,银行必须为资金寻找出路,而同业理财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同业理财本身的优势也是银行大规模扩张该业务的原因之一。游春指出:“从同业理财发行方来看,和个人、公司理财相比,虽然同业理财所需资金的规模相对较高,但发行成本较低。从购买方来看,同业理财本身对接项目的收益相对较高。”
“同业理财业务较为稳健,做好了银行就不会出现坏账的问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给同业理财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目前的经济情况下,银行资金出路难找,使得资金在银行间出现"开环"和"闭环"的效应。犹如足球比赛,现在球掌握在进攻队员手中,但一直找不到可以传球的前锋,形成一个有威胁性的攻击。最后形成球一直在后半场倒来倒去。今天,我们银行的同业理财就是一个在后场倒角的问题,没有为实体经济释放服务的资源,没有对个人的消费,对企业的投资带来实际性的影响。”
“对于企业端来说,真正想要钱的企业拿不到便宜资金,银行所给的期限又是快进快出的理财期限,在这种融资条件下,实业做不了实业。所以,企业即使拿到钱也是投入快进快出的投资渠道。而银行感觉这种方式的风险很高,最后就选择在银行间做对手盘,而这样做使得货币的宽松不能影响实体经济。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前锋队员,也就是企业要有进攻性,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生产能力,要赚得到钱。而不是钱送到手上就被对方拿走了。企业提高还款能力,让后端的企业能够把钱送出来。”孙立坚补充道。
暗藏隐患
同业业务本来是一项传统业务,是银行间临时性、短期性资金头寸调度业务,在经济下行的形势下,适当调整无可厚非。但是,这种一年剧增5倍的爆发式增长难道不会存在什么隐患吗?
在游春看来,隐患是肯定存在的。“最大的风险是流动性风险。银行本身的资金和理财项目的资金一般情况下都存在期限的匹配,如果期限错配,那就容易造成流动性风险。举个简单的例子,银行的同业理财资金都来自于存款或银行的自有资金。假如存款是活期或者一年期的,而理财项目是三年期的,这就会导致期限错配的风险。”
“其次是信用风险。同业理财资金对接的项目也可能出现违约,到期兑不了现,还不了本付不了息,尤其是现在处在经济下行周期,信用风险尤其突出。”
游春进一步强调,同业理财还存在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包括信息隐瞒、欺诈,也包括在操作过程中员工的道德风险,例如员工的内外勾结等。
另外,同业理财也会存在“飞单”现象。客户经理会选择佣金相对较高、收益较好的项目来做,而那些收益较低的项目则存在“飞单”的风险。
郭田勇指出:“不管怎样,银行同业理财最终的隐患还是在于项目本身,要看资金最后投向哪些地方。”
“球”在银行间倒来倒去也可以把这场“比赛”拖延到“比赛”结束,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实现一个零损失的优质业绩。孙立坚说,“但是如果我们今天找不到突破的话,总有一天,倒来倒去会倒出问题来。一旦国家货币政策开始稳健或收紧的话,这种同业业务就可能受到资金链断裂、期限错配风险的问题。而且,如果这种倒脚一直持续,那么花高价看球赛的人总有忍受不了的时候,到时候不仅可能会引来一片嘘声,还有可能会把球员会哄出球场。”
同业理财何去何从
事实上,暂时的“倒脚”是为了寻找更好、更精准的投资机会。但是长期的“倒脚”,如一年、两年,那就完全失去了为实体经济的作用。
孙立坚认为,同业理财业务剧增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上,同业理财业务的做大反映出今天实体经济非常的疲软,金融没有送到实体经济的平台上去。要想真正回归到常态,需要银行和企业两方面都做出努力。一方面是银行要提高自身的管理风险能力,开创新方式把钱送得精准,而不能一味怕钱送出去就丢了。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政府也为这种创新提供危险的防范栅栏。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要把钱真正地用到带来财富增长的实业投资上,不要去做高风险的金融投资。
当然,同业理财业务的剧增不是一时半会能完全调整好的问题,就目前的形势看,平安银行(000001,股吧)资产管理事业部副总裁郭新忠从结构调整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2016年不是简单地扩大同业理财规模,更重要的是要调整结构,在资金来源上,对接更多长期的,可以承受波动的资金。比如,社保资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教育基金等,都是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