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委外资金扩容提速 业务风险或迎来更严监管
银监会日前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再次强化对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的同时,似乎又给委外业务带来了规模扩张的机会。
“新规的推出一方面控制了理财资金投资在权益市场和非标市场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在逐渐推行理财的去杠杆。但是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在短暂的去风险资产、去杠杆之后,很可能进而通过委外来追逐更高收益。”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如此表示。
实际上,近年来,高收益优质资产稀缺的态势一直在持续。而银行理财的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规模依旧庞大,委外投资在金融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成为银行理财的一个重要新出路,规模得以迅速壮大。但近期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陆续暴露、监管的不断细化以及对委外的关注度提升,又让委外业务规模扩容受到制约。
委外资金或将继续扩容
据记者了解,大型银行的委外业务开展较早,随着部分大型银行主动降低理财业务的增速,委外业务的规模扩张需求也较此前有所降低;但对于一些刚刚开展委外业务的中小银行而言,委外业务需求仍较为旺盛。而此次新规在收紧银行理财其他投资渠道的同时,或将全面提速理财资金向委外业务倾斜的速度。
“在绝对收益的追求下,委外资金很可能未来会快速增加。银行理财资金是市场中对绝对收益追逐意愿比较强的一类资金,在市场刚性兑付的心理下,理财资金一直属于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风险市场。”任泽平分析,目前,委外产品占理财产品的规模大概是5%到10%,相当于约有2万亿元的理财资金在给基金或券商的投资做优先级的杠杆,委外资金很可能未来会快速增加。
对此,民生固收负责人李奇霖也表示,监管新规或使银行理财资产荒的情形加剧,受监管影响较小的银行委外业务则相对受益。银行未来可以通过多策略委外(开一部分权益类仓位)投资权益市场,委外业务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实际上,银行理财规模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绝对额仍在增加,实现规模增长仍需要增加投资标的的规模。任泽平表示,考虑到理财资金追逐绝对收益的心态,此次新规尤其利好于长端债券及中评级信用债。如果远期理财资金加大委外的投入,考虑到委外资金中约有51%的比例投资于债券市场,对债券市场可能存在更为长期的利好。
此外,过去银行的委外业务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产品,但目前债市信用风险的暴露也倒逼更多的银行开始尝试新的产品投向,量化产品、商品市场的投资等都开始进入商业银行的研究视角。
对此,华创债券屈庆表示,银行理财已经开始尝试利用一些对冲工具,例如国债、期货等。同时,投资策略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持有并加杠杆,而是更愿意尝试配置策略和交易策略的搭配运用。因此,本次新规的实施无疑会加快商业银行对全资本市场投资布局的进度。
风险考量制约规模增长
尽管收紧银行理财监管为委外业务的规模扩张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据悉,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深入推进,在理财业务监管强化的同时,有些省份也已经对委外业务的杠杆进行口头的限制。
此外,日前监管机构下发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直接压缩了资管计划的杠杆率,而这也将让主要投向债市的委外专户承受更大的收益率压力。
不仅如此,随着企业债务违约事件的陆续爆发,在持有相关债券的基金遭到投资者赎回后,各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量,对投资于债市的资金更加谨慎。虽然债市本身的风险相对稳定,但银行委外资金主要通过券商资管、基金专户这类市场化杠杆能力较强的机构操盘,所以一旦有风险波动,风险会被迅速放大。
“平层委外不受影响,但是结构化委外会受到冲击。杠杆率的收紧会让收益预期下降,加上债市风险开始暴露,对于管理人来说越来越难操作。”灯卓投资业务董事姚剑锋如此表示。
实际上,目前委外的规模不断上升,投资范围也十分灵活,一些针对私人理财的委外甚至可以投资私募基金、股票等权益类资产,这其实相当于让银行理财资金变相入市,已经构成了跨业风险的交叉。
对此,业内专家预计,除了杠杆率受限外,监管层未来或将在委外业务上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而有关措施可能包括额度管控、投向限制等多种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未来通道业务和委外模式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银行体系内的资产荒或将更加严重,未来甚至不排除财富管理需求向公募基金和互联网金融加速转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