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 故宫特展为何炙手可热?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一批重量级文物特展相继亮相,先期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因展出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一批重量级文物而火爆异常,随之开展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寿康宫原状陈列展》和《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等特展,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甚至出现了故宫一票难求的局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故宫特展如此炙手可热呢?
故宫特展纷纷亮相 众参观者热情高涨
曾经深锁宫墙的重量级文物纷纷亮相,是此次故宫特展炙手可热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人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也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热度。有专家表示,从走马观花参观故宫建筑到悉心研究历史文物,人们对于历史的兴趣也从猎奇采风转向了深度研究。
9月12日一早,故宫博物院售票处前观众早早就排起长队。据故宫博物院管理人员介绍,因为考虑到故宫参观客流人数的饱和度,从今年6月份开始就采取了限制参观人数的措施,每天参观人数限制在8万人。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观众甚至在开门前一两个小时就跑到售票处排队,等候购票。来自山东美院的顾欣说,她是学习美术的学生,一大早来到故宫售票处排队购票的目的主要是去参观《石渠宝笈特展》,之前她来过故宫很多次了,这次是特意为了看展览而连夜坐火车来到北京的。
在排队购票的观众中,和顾欣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吴晓京是北京人,家住在东单附近,从小到大不知道来过故宫多少次了。吴晓京说,她一大早来这里排队主要是想带着孩子一起去看看《清明上河图》,以前在历史课本上见过,听说这次故宫能够展出《清明上河图》的原本,觉得机会特别难得,她希望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能够亲眼看到这些深藏宫内的文物,也可以让孩子领略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不过,也有不少等待排队购票的观众对故宫特展并不十分了解,在听了别的观众介绍之后,也决定要去看看。来自河北省的刘姓夫妇说,他们在排队时才听说了故宫今天有特展,他们觉得很幸运,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是第一次展出,他们决定去看看。当记者向其询问是否了解《石渠宝笈特展》时,刘先生摇摇头表示并不清楚,“既然是特展,肯定非常珍贵,我们先看看再说。”
据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自从9月8日《石渠宝笈特展》开幕以来,观众始终都络绎不绝,几乎每天从上午开门时起,作为特展场地的武英殿和延禧宫展区门前就会排起长龙。《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共编了四十四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此次展览正是以《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作品为主轴,详细地介绍作品的流传经过、收藏经历,同时也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周年中征集、保存、维护书画所取得的成就。
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所研究员祝勇说,此次展出的《清明上河图》全卷528厘米铺开陈列,这是前所未有的展出形式,非常难得。“此前,《清明上河图》曾经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展出,也曾分别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但都未曾全卷展开。”有观众表示,作为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能够一窥全貌也着实让参观者感到机会难得。
《石渠宝笈特展》吸引了大量观众前往参观,不过此次特展仅仅是今年故宫博物院系列特展的揭幕站,一直到今年年底,各种特展也将陆续登场,比如从10月10日开始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上,包括书画、玉器、陶瓷、漆器、珐琅器、织绣品等500余件文物同观众见面。“系列特展不仅解开了故宫院藏的神秘面纱,也让更多的普通人获得完整的文化体验和艺术感受,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翔实、完整、全面的参考资料。”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员杨丹霞说。
“故宫特展热”展现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凭借着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的契机,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系列特展的确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从《石渠宝笈特展》开幕以来,在展区门前几乎每天都有参观者排起长龙等待参观,甚至还有一些爱好者在展品前当起“钉子户”,对一幅作品长时间地欣赏、观摩,认真地揣摩其中的意境,体验作品的深意。
那么,为什么此次故宫特展能够引起观众如此强烈的反响呢?天津档案馆研究员杨仲达认为,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本身就是一个热点题材,作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建筑群,其本身就有强烈的关注效应,无论从历史价值到文化价值,故宫博物院所有对外文化举措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再加上今年又恰逢建院90周年,许多从未示人的珍贵文物被摆上展台,而故宫所珍藏的文物又全部是稀世珍品,引起人们关注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杨仲达说,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有冷有热”是普遍规律,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会引发人们的不同关注也是非常正常的。不过,作为历史文化的研究者,应该深入挖掘人们对于故宫特展热的深层次原因,这也将对历史文化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在他看来,故宫特展能够将珍贵文物藏品向观众开放,让稀世珍品与观众亲密接触,这种现象是在历史上罕见的。“自古以来,文物收藏的主要力量都是宫廷皇家,其次士大夫阶层也是文物收藏的主要人群,所以珍贵文物藏品只在高端小范围内流传,普通大众没有机会接近。而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普及,人们有机会走进博物馆和珍贵文物亲密接触,这让文物历史文化知识得到普及,也反映出了新时期下人们对于文化追求的平等,满足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艺术了解的渴望。”
杨仲达说,“故宫特展热”更是展现了一种文化的繁荣景象。从历史上看,社会越发展,经济越稳定,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就越高涨。当今的社会,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平稳上升期,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文物收藏鉴赏作为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系列特展,正好为人们的文化需求提供了交流平台,而且各种珍贵藏品也满足人们对于高端文化的需求,人们在鉴赏文物的同时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思历史,更重要的是在与珍贵藏品接触的过程中,增强了人们对于国家历史、文明的了解,使得我们内心的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此外,近年来社会上历史热、文物热等现象也使得文物特展炙手可热。杨仲达认为,近年来电视广播以及各类媒体,纷纷开辟以历史文化为主要题材内容的节目,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鉴宝》等节目,让更多的普通人对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文物收藏大家的系列讲座也让人们的文物鉴赏知识得到了提升,更多的人经过历史热和文物热之后,希望能够亲自欣赏到珍贵的历史文物,满足内心对于历史文化的需求。
在杨仲达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特展热现象也体现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复苏的渴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人们也在开始审视传统文化,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复苏有了回归的渴望。”他认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是社会发展大环境的要求,诗歌、书画、篆刻等各种艺术领域的传统文化有了全面复兴的土壤,而文物展示也是传统文化复兴领域中的重要一环,从某种角度上看,文物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最为简单也最为直接,人们通过真实的历史文物,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文化氛围,其效果是其他文化表达方式不可比拟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人们对于故宫系列特展为何如此热切地关注了。
追逐文化热点更应关注文化内涵
故宫系列特展让人们大饱眼福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再一次领略故宫藏品的魅力。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对待珍品文物也要保持冷静态度,鉴赏文物不同于参观名胜景点,要在欣赏文物文化魅力的同时,领略文物背后的文化含义。
记者曾在故宫武英殿展区看到,有不少观众花很长时间排队观看《石渠宝笈特展》,在进入展厅之后,简单浏览一下就离开了。甚至还有一些观众,只是为了在展厅前拍照留念发朋友圈,并没有太在意展品的内容。有工作人员说,此次特展展厅内禁止拍照,但是每天都会遇到观众用手机拍照留念然后发朋友圈的现象。工作人员也经常劝阻拍照观众,希望他们把精力放在欣赏展品上。杨仲达认为,这也是文物展过热带来的必然现象,作为展览的主办方可以通过展览推介,展品讲解等方式,让观众能够从各种角度来理解展品,帮助观众达到鉴赏文物的目的。
也有专家认为,借助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际,也借助系列特展的平台,掀起关注故宫文化,关注中国文化,这本身就是文化强国的最好体现,观众在单纯地追逐热点事件的同时,更应该将视角放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之上,在追逐文化热点的同时关注历史文化的内涵,让人们对于承载了500多年历史的故宫文化及其背后的藏品予以深刻的了解。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建院90年来,故宫博物院为保护、传承、传播、研究故宫文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有的观众把故宫博物院仅仅当成是旅游景点,其实不然。当观众踏入午门正门,一段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已经开始。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件“文物”就是古建筑群。
单霁翔介绍说,故宫博物院向社会呈上了包括《石渠宝笈特展》在内的18场精彩的展览,让更多观众同享文化盛宴,这仅仅是一部分。未来故宫博物院还将继续增加开放面积,增加展览数量和展品质量,带给观众更加震撼、更加完整的参观体验。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将陆续开放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和寿康宫所在的西部区域。比如,慈宁宫区域将作为雕塑馆进行展览布置和陈设,展出约400件雕塑文物,年代跨度从战国跨越到清朝。其次,将故宫东华门作为古建筑馆,专门展示壮美的古代建筑群和精美的古建文物藏品。观众还可以登上东华门城楼观赏故宫古建筑群,并开放东南一段城墙,使观众能够从东华门城楼出发,沿着城墙向南参观,经过东南角楼向西到达午门——雁翅楼展厅,这样大约可以参观紫禁城1/6左右的城墙,使观众获得难得的文化体验,特别是以往人们只能远远眺望紫禁城角楼的精美绝伦,将来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一经典文物建筑,还可以进入内部仔细参观。再有,整体改造完成后的东、西雁翅楼展厅将与午门展厅组合成为故宫博物院面积最大、功能最全、规格最高的现代化展区,也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博物馆展厅,居高临下,气宇轩昂。
更多的专业人士希望通过故宫特展来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故宫,毕竟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皇家建筑群传递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在所有关心中国历史文化的人们看来,故宫既是北京的,也是全国的,还是世界的;故宫既是过去的,也是今天的,还是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