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力奇规避监管涉嫌传销 沈阳事件仅为冰山一角
近日,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隆力奇”)深陷传销旋涡。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相关人士证实已约谈隆力奇,原因是隆力奇沈阳一经销商成立的、与公司是合作关系的培训机构打着隆力奇直销的旗号,名为卖产品,实际上是为“拉人”,多次被市民举报涉嫌传销。
“要求交纳1~2万元入门费,并以高额返利等诱人条件拉人进入,隆力奇的直销模式在某些区域已经逐渐变味。”北京一位被隆力奇经销商多次邀请加入的直销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但目前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检法等部门还未对这次事件采取任何措施。
隆力奇向记者发来的说明函中否认公司涉嫌传销,认为是一些经销商利用其直销模式夸大宣传产品及公司激励机制等,误导了消费者。
但不可否认的是,隆力奇的直销模式确实在某些市场出现了打“擦边球”的痕迹,而这家老牌的内资日化企业在利用直销自救的过程中也危机重重。
直销行业潜规则浮现
“实际上,隆力奇的直销模式与国内其他直销企业类似,它们都以变通的方式绕开了法规的监管。”中国市场协会直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胡远江表示。
他告诉记者,我国《直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直销企业不能实行团队计酬,但几乎所有的获牌企业都在进行团队计酬;其次,直销企业都有区域限制,如隆力奇目前批准直销区域为江苏省,但是大多数直销企业都在全国开展经营活动;还有按照《直销管理条例》要求,进入直销的产品一定要经过批准,但很多企业获批的直销产品只是它现在经营产品的一部分。
“这实际上是目前整个直销行业的潜规则,直销企业不能直接对抗《直销管理条例》,但是采取了变通的方式来绕开条例的监管。”胡远江说。
如隆力奇的经销商在发展直销员的时候宣称,隆力奇是所有直销企业中产品种类最多的一家,包括化妆品、日用品、保健品、个人护理用品等200多种。但是隆力奇在发给记者的说明函中表示,隆力奇公司直销产品明细在国家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有报备,有6种保健品,25种化妆品,共31个品种。“在很多直销企业,被批准的产品叫做直销员直销产品,没有被批准的产品叫消费者产品,企业内部用不同的名称加以区隔,但是直销员两种产品都卖。”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而这也成为经销商向外发展团队的工具。
至于直销区域,虽然目前隆力奇批准的直销区域是江苏省,以及获批在辽宁省等全国16个省(市)设立直销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但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除了江苏省以外,隆力奇某些地区的经销商并没有单纯以店铺形式开展产品经营活动,而是借助店铺的名义开展直销,在辽宁、河北、山东以及北京等地区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在隆力奇沈阳的服务点“爱家生活店”,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产品,也可以加入会员获得消费返点。但是也有会员向其他人推销相关产品,以获得更多返点。
此外,在计酬方式上,直销企业一般通过服务补贴、旅游补贴、促销补贴等方式回避掉团队计酬的方式。
对于这种行业变通的潜规则,之前监管部门并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对于隆力奇涉嫌传销的事件,有关部门会有一个调查事实的过程,目前还没有处理办法。”一位接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人士表示。而上述隆力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沈阳事件背后是企业对经销商管控出现了问题,目前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检法等部门还未对这次事件采取任何措施。
激进扩张之祸
对于隆力奇某些地区经销商明显的违规行为,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其近年来激进的扩张策略密切相关。
“2009年7月22日隆力奇获得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这几年它一直处于市场扩张阶段,市场推进比较高调。”胡远江表示。与安利、玫琳凯等有稳定客户的老牌直销企业不同,隆力奇作为新生代的直销企业,运作时间不长,企业直销员队伍、顾客等基数小,因此其核心战略是在3~5年内不断地攻城略地,比如说扩大经销商、消费者的基本人数。
而这种攻击性战略通常采取的手段是资源整合。在《直销管理条例》出台后,一些小型的直销公司由于受到政策的打击限制做不下去,这些团队就进入到获牌企业。“新生代的直销公司就面临整合资源的问题,这些团队资源良莠不齐,有些团队过去曾经涉嫌传销或者市场操作手法不正当等,如果整合之后,公司对这些团队没有加以严格的约束或者彻底的转化,很容易出问题。”
“隆力奇应该是资源整合过程中对经销商的管理出现了问题。公司本身应该不支持这种行为,但新加入的经销商并未与公司保持一致,出现了不规范运作。”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急于开拓市场的隆力奇,难免会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制定一些较激进的诱人条件或优惠政策,导致经销商在运作市场过程中出现问题。
“有经销商向我开出月赚50万元的诱人条件,太不靠谱了。”上述北京一位被隆力奇经销商多次邀请的直销业人士表示。而隆力奇直销奖金制度宣传中不乏有“消费需要3.2万到3.5万元产品,公司累计返利4万元”、“团队快速建立,快速实现月薪上万、月薪上十万、月薪上百万元”等诱人的“拉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