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改渐入深水 产业资本地方军扎堆沪国企ETF
8月29日,首募规模高达152亿元的上海国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以下简称“上海国企ETF”)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国内首只以上海国企改革为投资主题的ETF,并成为规模最大的主题指数型股票ETF。
在巨无霸型基金觊觎国企改革巨大蛋糕的背后,近日国企改革概念股在二级市场也受到热烈追捧。数据显示,上海国企指数在20个交易日里涨幅达到4.8%。
除了上海,广东、重庆、浙江、河南等国企改革也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各路资金亦是纷纷绸缪分羹,途径主要是认购国资基金、定增、混改等。其中,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成为“真金白银”的贡献主力。
在机构人士看来,各路资金近日纷纷盯上国企改革的背后,则是今年以来国企改革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对国企股权进行的两大触动。另外,部分省市对国企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和细分。
随着中报披露渐入高潮,一些完成国企改革的上市国企频频交出靓丽的成绩单,意味着通过国企改革转型后,基本面获得明显改善,这从另一方面提振了各路资金的信心。
国资产业资本分羹
上海国企ETF首募规模高达152亿元,成为今年以来首募规模最大的股票类基金,国企改革在资本市场的受捧程度可想而知。具体数据显示,上海国企ETF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高达144.21亿份,占比94.75%,个人投资者占比仅为5.25%。
这类模式也是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中出现的“新玩法”,效仿者可能纷至沓来。
“作为国企改革的前沿阵地之一,广东也在探索类似上海国企ETF的模式。”广州一位接近国资系统的券商研究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国企的股东可以将手中股份转换成ETF份额,因此不仅分散风险、带来收益,还可以提高流动性。
另外,从披露的信息来看,上海国盛集团、申能集团、上海城投集团、上海华谊集团、宁波汇盛聚智投资、上海久事集团等位列上海国企ETF前十大基金持有人名单,绝大多数是上海地方国企集团,也是所谓的“产业资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本轮国企改革中,以地方国企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成为贡献资金的一大主力,参与方式包括认购国资基金、定增、混改等。
比如广东国企岭南控股8月25日公布的重组草案显示,其拟非公开发行2.64亿股募集资金约29亿元购买广之旅、花园酒店等酒店、旅游资产,认购方主要是广州国发、广州证券、广州金控等广州本地国企。
在基金的应用上,广东也走在各省市前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广东省先后成立各类基金近10只,募集各类资金达到700亿元助力广东国企改革。另外,广州基金、越秀产投基金等也先后成立了混改基金和国资基金服务广东国企改革。
比较典型的是,广州友谊,现越秀金控、广百股份、珠江钢琴、广日股份等多家广州国资旗下上市公司参与投资了广州国资基金,投资金额几乎都过亿元,而这些也属于产业资本行列。
除了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主力,一些民营资本也通过混改的方式参与其中。比如中石化混改中,就有复星国际、汇源果汁等11家民营资本参与其中。
不过,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也遭遇不少难题。
“我们有参与个别省国企的改革谈判,希望通过混改参与其资产证券化进程,但遇到很多障碍,并且很难克服,非常多好的想法推不下去。”广东某大型私募机构副总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两大实质触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企改革最关键、最核心也是实施难度最大的部分就是实现混合所有制。
各路资金盯上国企改革蛋糕的背后,是今年以来国企改革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海证券分析师就在研报中指出,继4月份部分处于经营困境的僵尸企业开始转让壳资源,导致国企股权的第一次触动后,8月18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下称《员工持股意见》),是对国企股权的第二次触动。
广东省作为国企改革的先锋,早在2014年就下发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企业相关工作说明》,指导省内上市国企开展员工持股计划。
广证恒生宏观策略研究团队长、副首席分析师苏培海就指出,2014年至今,广东已有12家上市国企实施或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公告,占所有实施或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公告国企的20.63%,居全国前列。
8月25日,广州国企岭南控股发布重组草案的同时,也发布了一份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拟以员工持股计划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资金总额不超过1.4亿元。
“本次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是为了将员工利益跟公司利益、股东利益绑定,调动员工积极性,也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多途径引入各种类型非国有资本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和市场化运营水平。”岭南控股证券办一位工作人员8月29日表示。
在国企改革配套措施逐步完善之下,近期各地国资系统纷纷提出更为具体的目标。
比如深圳国资委8月15日表示,近日将召开全市国资改革座谈会。此前其曾提出“2016年深圳将全面落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实施‘大国资’战略,开展‘走出去’并购重组,推动国企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8月2日,河南省政府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属工业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要求2年内基本完成省属国有工业企业混改。近期河南能化、平煤、郑煤等8家试点企业已选定第一批67家子公司实施改革,计划将在2017年底完成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
“省里已经开始着手做了,具体的还要看各家企业的情况。”河南省国资系统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目前,多家上市国企纷纷停牌筹划重组。比如重庆钢铁8月25日发布的重组进展公告显示,重组工作仍在筹划中,其拟注入整合后的渝富集团涉及金融、产业投资等领域的资产;另外武钢股份、宝钢股份也双双停牌筹划战略重组事宜。
中报成绩单
本轮国企改革兴起于2014年,最早一批实施国企改革的企业集中在2015年完成。随着中报陆续披露,这批上市国企也步入改革验证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报的披露,不少已完成国企改革的上市公司频传捷报。
以云赛智联为例,2015年4月上海仪电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通过股份置换完成云赛信息集团的资产注入,使得该公司由单一电子制造业平台转型信息服务业,2016年仪电电子正式更名云赛智联。今年上半年,其实现净利润7074万元,同比增长96%。
广州友谊是广州老牌百货公司,曾经的辉煌在互联网冲击下已然暗淡。连续多年净利润下滑的广州友谊,在国企改革浪潮下,2014年底发布重组预案,拟百亿收购越秀金控,并于2015年10月过会,今年8月1日更名为越秀金控。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越秀金控实现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101%。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少国企改革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是个重要的炒作主题。
“很多国企存在着各种发展弊端,如果硬性合并可能还是难以改善。只有优质资产的注入和股权激励可能会有点效果。”北京某大型私募机构投资总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则表示,“在目前炒作阶段,国企改革板块机会持续性不强,往往只有一两天。因此,主要还是看个股机会,尤其是那些已公布改革方案并且能为公司带来实质利好的上市国企,更为引起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