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获批西北首个自贸区 西安迎来对外开放新格局
从首批上海自贸区,再到此次批复的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区,国内已累计批复11个自贸区。而陕西则是第三批中,西北地区唯一的省份。
陕西获批西北地区唯一自贸区的背后,其逻辑是什么?在陕西当地专家学者看来,陕西地处“一带一路”战略上的重要地位,经济体量在西北地区连续多年稳居第一,且具有较为完备的产业基础,积累了多年向西开放的经验。
与其他自贸区不同,陕西自贸试验区被赋予的战略定位是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提出创新举措,探索创新路径。
“陕西自贸区总体方案把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聚焦在制度创新上,体现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的基本要求。”陕西省商务厅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而借助陕西自贸区的获批带来的诸多政策供给优势,自贸区重要组成部分的西安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成为助推西安成长为“中国第三城”又一政策红利。
战略地位显著开放基础良好
按照批复,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定位,着眼于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在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看来,此次获批的七个省(市)中,浙江和辽宁是沿海省份,其余均为内陆省份,批复的重点是在内陆开放上。
陕西自贸区的获批,除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外,也离不开陕西自身积累的基础。以经济体量而言,陕西连续多年稳居西北第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卢山冰认为,陕西在自贸区建设上的成就,可以影响到西北其他的四省区,“陕西取得的自贸区经验,也可以直接复制和推广到西北其他四省区。”
在陕西省决咨委委员、西安邮电大学经管院院长张鸿看来,陕西较为完备的产业也是一大优势。陕西在航空、商贸流通、文化旅游、能源金融、现代农业等领域,具备资源或产业优势。通过外部资本、技术乃至新观念的引入,陕西相关产业将迸发出更强的竞争力。此外,陕西的科技和教育优势也为其获批自贸区加分不少。
除较为扎实的“内功”外,陕西在对外开放方面也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作为连接陕西与中亚及欧洲的纽带,长安号在与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探路内陆地区开放制度创新
陕西省商务厅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一年多的实施,陕西复制推广上海、天津、福建、广东自贸区可复制经验的改革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陕西省将借鉴推广成效较为突出的3个领域是:西安海关监管制度创新、陕西省商务厅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以及陕西省发改委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经验。”上述陕西商务厅人士表示,这些都为陕西全面启动自贸区建设提供了经验。
陕西在直接复制和借鉴部分已有经验外,也需要注重结合自身的特点。卢山冰认为,“陕西要做好自身定位,找准在自贸区建设上的方向,整合优势资源,聚焦建设目标,要有大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陕西省商务厅获悉,按照国家的要求和陕西的实际,陕西已提出具有陕西特色的创新任务。
“这方面的清单共120余条,目前各厅局已就相关内容与国家各部委进行深入对接。这些创新举措,突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也突出了推动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的内容。”陕西省商务厅相关人士称。
在陕西自贸区总体方案中,陕西着重对接国家战略部署,并把涉及陕西自贸区块的43条制度创新内容,充实到了总体方案中。这些试点包括陕西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咸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以及打造国家双标示范基地等。
上述商务厅人士对记者表示,陕西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制定,将有助于通过扩大开放倒逼现有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将构建起真正有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及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制度和监管体制,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西安迎来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于陕西,自贸区获批究竟意味着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陕西省商务厅获悉,陕西自贸区的目标是:经过3~5年的改革试验,把陕西自贸试验区建成具有国际水准,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卢山冰表示,“获批自贸区,是陕西获得的一项重要‘政策供给’,这种政策供给目前具有相当大的稀缺性,对于陕西今后的发展是很大的机遇。”
西安拥有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和文化产业上具有突出优势。届时,西安的软环境、硬环境都将借助自贸区而迎来新的发展。在保持其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及资源禀赋的同时,也全面提高其对外开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