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 网络贷款须思量
近日,湖南文理学院大四学生黄帅一年来借用18名同学的身份信息在多个网贷平台贷款57万元,用于网上赌博、购买名牌衣物等奢侈消费。因存在债务纠纷,学校决定让其休学,其父接通知后赶到学校,称自己无力替儿子还钱,而且黄帅已是成年人,应自己承担债务,黄父拒绝在欠条上签字。目前,黄帅给6名同学分别打了欠条,并前往外地打工还债。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些年,网络借贷在大学生群体中做得风生水起。而“校园贷”埋藏的隐患甚至因债务而酿成悲剧不时见诸报端。一个大四学生,利用他人身份信息短短一年时间竟借款50余万,最后无奈辍学还款着实令人唏嘘,也提醒年轻人校园贷的套路水很深,绝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应该说,贷款确实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提前消费,让许多初涉江湖、自主创业的有志青年,“贷”出精彩,“创”出未来。对一些寒门学子来说,选择贷款贴补生活费用,以解燃眉之急,然后经过勤工俭学等方式,靠自己双手偿还债务,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校园贷以其门槛低、额度高、到账快的特点深为一些学子所欢迎。
而问题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将贷来的钱财没花在正路,全用在歪道,结果烦事缠身。讲排场、比名牌高消费,就如新闻中的黄帅,贷款容易还款难,拆东墙补西墙,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励志剁手、基本月光,甚至沦为吃土一族,刚性需求与膨胀需求混淆不清。不仅如此,还把同学拉扯进来,利用别人的信息贷款,而同学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谢绝,结果以贷还贷,巨债缠身,害人害己。其实,校园贷是对大学生自制能力的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救急不救穷的接济方式。如果只看到借贷消费的便捷与美好,甚至产生不劳而获的贪婪,膨胀的欲望无疑会让自己的包袱越背越重,与其说是青春的迷茫,不如说是给家人和朋友“挖坑”。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安全缺陷多,经营不规范,而且有的不良机构诱骗学生上当,实际利息并非宣传时的利息,逾期不提示故意让学生交高额滞纳金,甚至暴力催款,种种乱象非止一端。因此,对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需加大力量,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学子才能贷得放心。于网贷平台而言,如果一味打制度的擦边球,游走于灰色地带,势必为市场所淘汰。
学子,依旧年轻,青春,仍然迷茫。按理说大学生已经成年,应当知道责任。他们虽已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其经济并不独立,学校和家长应在其消费观念、风险教育上下功夫,对校园内宣传的网贷平台加强管理,对学子陈说利害,理性消费不应缺位。否则,一旦摔倒了,再爬起来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