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浦发“离婚”斩钉截铁 1.04倍PB卖得一股不剩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对市场最敏感的莫过于股价。自花旗套现后,浦发银行连调两日,3月21日收报9.08元。
其实早在3月5日,浦发银行的股价就从最高价9.75元一路震荡下跌,到19日,即发生大宗交易的当天,一度下降到9.25元,波幅超过5%。
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显示,当日浦发银行共有三笔大宗交易成交,成交价格均为8.33元,当天浦发银行收盘价为9.28元。如果浦发银行的股价最终将回落至此次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则122家基金的持仓其浮亏幅度将超过15%。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表示,花旗出售的价格为8.33元,仅为2011年1.04倍PB。大宗交易价格8.33元,为浦发当前价格的9折,仅相当于2011年1.04倍PB和5.7倍PE。当前浦发是A股银行股中PB最低之一,而花旗还愿意9折出售,这对于二级市场心理来说会造成负面影响。
但从长期来看,花旗出售股份并不影响浦发价值。虽然此前花旗银行与浦发银行有过一些合资、合作项目,典型例子是合资成立信用卡中心,但自从中移动购买浦发20%股权之后,市场就已经不再预期花旗可能给浦发带来的管理改善或业务提升。
“所以,我们不认为目前浦发明显偏低的估值之中包含着与花旗银行合作的溢价,也正因此此次花旗退出并不会损伤浦发银行的长期价值。”金麟说。
中外资银行合作存瓶颈
对于此次转股,讳莫如深是花旗和浦发共同的态度,多位分析师也对此避谈。即便如此,坊间也有不同的声音。
“花旗此次减持,并非看空浦发银行或整体中国银行(601988)业,主要原因仍是出于公司自身战略合作中心的调整。考虑到花旗现持有广发银行20%的股份比例并位居并列第一大股东,不排除此次减持是为了增持广发银行股份数量的可能性。”瑞银证券分析师励雅敏认为。
上述人士还说,中外银行合作仍存瓶颈有待突破,大多数银行股东结构中不乏作为战略投资者身份的外资银行身影,但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国银行行业的国有背景仍显浓厚,绝大多数政府仍不愿放弃对银行的控制权。外资银行虽对中资银行在业务经营及管理等方面带来提升,但战略合作仍存局限,短期内无法突破瓶颈是外资考虑减持原因之一。
但也有银行分析师坚持,有利可图是合作的基础,外资的引进就是为了套利,说是战略投资者,又有几家能真正做到。瑞银、摩根大通、花旗分别从中行、招行、浦发撤资套现的例子在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
但以汇丰、华侨为代表的外资行坚决不同意这一观点,“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是长期的,与中资行的合作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不管财务投资者也好,战略投资者也罢。汇丰与交行、华侨与宁波等是否步花旗后尘,业内仍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