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首先是一个民生服务业
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内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人们对银行角色定位和资本伦理的议论多了起来。最普遍的看法是,银行在这场危机中,赚了不该赚的钱。
比如,在正在进行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现在银行的存贷利差超过3个百分点,而正常时全世界银行存贷款利差只有1个多百分点,目前,我国有60多万亿贷款,我们的银行比世界上其他银行凭空多拿了一万多亿!银行很轻松地获取了稳利润。他认为,现在实体经济利润下降时,银行利润却增长很快,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看,2011年底全国注册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为30年来所罕见。很多实体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有的房地产业资金链即将断裂,极端现象是温州一些老板弃厂“跑路”,但此时,银行业利润却大幅度增长,绝大多数增长45%以上。正如民生银行(600016)行长洪崎在“2011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的发言那样,“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按照一些专家的分析,银行借助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有意识地抬高贷款利率的同时,还大面积提高对普通百姓的服务收费标准,随意增加收费名目,等等。已经有不少实体经济人士称,2011年的借贷财务成本要比2010年高出三分之二。
不能不说,中国银行(601988)业的价值取向和未来走向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在这个重要的节点进行适当的反思是必须的。银行作为社会主义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经济和民生应是它的天职和本分,可显然,很多银行在埋头赚取热钱、快钱的时候,已经忘记了银行业首先是一个服务业,应该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基础上才能收取相应的“服务费”,而不能“一切向钱看”、搞“金钱帝国”。震动了整个西方社会的“占领华尔街”的运动给了我们一个警示,那就是银行业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准确定位,而不能本末倒置,将自己置于一切经济体系之上,利用后者对资金的饥渴和自身金融工具的优势,让所有的企业都仰其鼻息,最终成为“经济沙皇”。果真如此,中国的银行业必将步入贪婪的华尔街一样的危险路径,最终在道德和情感的层面被社会大众所抛弃。在此必须提醒的是,我们可以借鉴华尔街的一些金融工具和技术,但是一定要摒弃他们的贪婪和逐利的特征。
银行业做好服务,首先应该是服务实体经济,比如,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两高一剩”行业中退出,加大对沿海大开发、新兴产业群的支持力度,等等,但其重中之重,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从目前的形势看,大企业、国企和央企不存在融资的困难,而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却是重灾区。或者说,正是前者的顺畅壅塞了后者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难,本属世界性难题,而在本轮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国内的中小企业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融资渠道进一步逼仄,经营形势雪上加霜。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它们创造了80%以上就业机会。对于稳定压倒一切的中国社会来说,扶持中小企业堪称具有国家战略意义。银行在中小企业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向其雪中送炭,其实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但近几年,民间借贷如孙大午案、吴英案等频发,背后其实是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严重恶化。如果银行业能在这场金融危机之中及时施以援手,实体经济不会经受如此重大的打击,小微企业不会形同霜打,产业工人失业情形或许不会如此严重。
无论如何,金融要为实业服务,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服务环境中银行才能赚取合理的收入。令人高兴的是,我们也看到一些银行的做法令人赞赏,有的始终把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开通“绿色通道”。这样“流着道德血液”的银行,当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