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被指打劫储户:通过利息和手续费获暴利
而华夏银行在息差占营业收入比重方面则是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78.87%上升至2010年的92.98%,而其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4年来始终处在6%以下。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16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达到1.2万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09年则下降到了1.1万亿。数据显示,这一年间,除去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的息差占比保持上升之外,其余12家银行在利息净收入占比均发生了“回调”现象。
利息收入占比减少在外资银行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则是遇到了实际困难。分析人士认为,当时是由于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持续下滑,央行为了解决企业经营困难,下调了银行贷款利率,但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这样的“调控”有“喜”有“愁”,“喜”的是下调中小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银根放松有利于银行的信贷业务,“愁”的是单方降低贷款利率减少了银行的利息收入。
安邦咨询研究员杨志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尽管利差水平可能还低于美国银行业,更低于金砖国家,但如此高比率的来源于利差的利润,显示中国银行业缺乏业务创新,躺着吃饭日子过得太舒服,而居民感受到的服务水平问题也很大。
服务还是打劫
中信证券分析师罗盛给《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综合2007—2010年4年间各行业的利润总额可以看出,仅四大国有银行的总利润,就已接近两万亿,而被公众认为是“垄断楷模”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企业的利润总额仅为9927亿元,还不足四大国有银行的一半。
不仅仅是公司赚得多,银行业的丰厚薪酬和年终奖也同样令其他行业“望尘莫及”。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在银行工作3年以上的一般工作人员,年终奖大都在8万元左右,加上半年奖、季度奖等,全年奖励性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而供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在这些数值上比大型国有银行还要大。
据万得资讯相关统计显示,2011年上半年职工收入排名第一的为民生银行,人均发放薪酬高达19.07万元;紧随其后的是招商银行,半年收入达到17.89万元;宁波银行、华夏银行分别位列第三、第四,收入均超过16万元。而在16家上市银行中,除了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北京银行没有超过10万元外,其余11家银行上半年人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这些钱本来应该用在哪儿?
2010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只有9.5%,但中国银行业利润却占到了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2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从实业获取的利润远远超过了国际水平。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林立日前称,2011年该行净利润预计增幅达到42.02%,这主要得益于去年信贷规模控制从紧,资金成为稀缺资源,定价能力上升。
2011年,银行议价能力大幅提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了20%~50%。“部分银行甚至将存款作为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在实体经济面临资金困境之时趁火打劫,这怎能不叫实体经济心寒?”北京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卢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认为,银行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目前实体经济亏损和银行“暴利”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让人不禁要质问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是否履行到位?
“暴利”何来
不管银行愿不愿意承认暴利,现在看来已无多大意义。关键是,为什么银行利润70%以上来源于利差?高利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高息差”是先天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