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进军保险资管 综合化经营启动更大布局
原标【银行进军保险资管 综合化经营启动更大布局】
9月初,随着首家银行系保险资管公司——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保险资管”)的正式获批,银行险企开始向资管行列迈进。
据了解,建信保险资管是由建信人寿和建银国际(中国)共同发起,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注册地在深圳。对于这家公司的成立,建行目前尚未有公开评价。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表明建行正加速向“大资管”模式转型。记者亦从建行获悉,该行此前已明确,今年将“加速推动传统经营模式向大资产负债模式转变”,并表示“把发展规模落到实处”。
更多迹象表明,建行正在启动一场更大的布局。从去年年末获批的养老金公司到眼下的保险资管公司,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该行已获得两块金融牌照。建行董事长王洪章日前表示,“目前建行是商业银行中牌照最多的银行之一。”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争取多元化金融牌照是建行对综合化经营目标追求的表现。”
从保险到保险资管
“银行系保险公司经营的成功,是银行开展保险资管工作的前提条件。”有业内人士表示。
就在今年8月,中行宣称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通过增资方式收购中航三星人寿51%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公司名称也变更为中银三星人寿。
从目前来看,五大商业银行均已涉足保险行业。除中银三星人寿外,中行的中银保险、建行的建信人寿、工行的工银安盛,农行的农银人寿、交行的交银康联人寿也分别于几年前成立。
作为银行控股的保险公司,上述公司在成立之初便受到监管机构和市场的瞩目。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银行系保险公司能否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银保合作模式之路上。
部分银行已经交出满意答案。仅以建行为例,到2014年末,建信人寿年保费规模由3年前的不足10亿元猛增至186.4亿元,其中,2014年新单规模保费达到1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总资产较挂牌前提升近10倍,增至405.87亿元,连续9年实现盈利。其他大行情况也基本类似。
正是由于保险企业资产规模的壮大,银行设立自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诉求也愈发强烈。
“保险资管公司的建立意味着保险资金将由原有的受托管理向价值创造、财富管理转型,这将进一步提高保险经营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某大型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上述负责人也提醒,与国外同业比,我国银行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而目前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最迫切任务就是建立真正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然后才是如何加强和改善资产负债管理的水平和绩效。
先天优势突出
“与同业相比,银行系保险资管公司具有明显先天优势。”央行培训学院教授王勇说,“这主要是得益于其依托银行股东的资源优势。”
记者注意到,建信保险资管是由建行两家子公司发起成立的。而从记者掌握的情况来看,子公司往往能够获得母公司银行的全力支持。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支持也必将延伸至子公司所发起成立的机构上。
以建信人寿为例。在具体的支持举措上,建行首先建立了综合性经营的协同联动机制。总行各部门与建信人寿对口各业务渠道建立了支持保障机制,在总行股权部的协调和带领下,双方共同研究和解决经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集团战略实施的一致性。
其次,明确了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责任机制。建行从渠道、客户、产品等维度明细前台部门联动责任,强调协同意识,中后台部门与子公司在信息、风险、技术等方面开展共享,整合资源,实现成本节约的协同效应。
最后,建行还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客户交叉推荐、服务对接、产品服务互补、信息资源共享。
某大型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资管公司将为银行创造更多的价值,银行的相关资源必将向其倾斜。另一方面,资管公司的建立不仅会使银行保险资金保值增值,也会为其在项目的取得上增添砝码。
综合化布局加速
早在建信人寿成立之初,建行就曾表示,其标志着建行在深化综合经营战略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关业内人士分析,保险资管公司的建立亦是其综合化经营的结果。
对于综合化经营布局的加速,王洪章日前曾表示,银行只有不断丰富投资、融资、交易、支付、托管、理财、投行、信托等各类产品和服务功能,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和市场。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佩珈也认为,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保险资管公司,这些机构的设立均是银行适应市场形势、满足客户需求的结果。
可以肯定的是,银行系保险资管公司将会迎来“扩围”。近日已有媒体报道,工行和交行有意分别以工银安盛人寿、交银康联人寿作为平台,申请筹建各自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过上述报道并未获得两家银行的证实。
已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资产管理行业市场竞争主体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外,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近两年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开放资产管理牌照,从行业准入、业务限制等方面入手,打破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的竞争壁垒,扩展了资产管理业务外延,而这也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全产业链经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