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持股中资行上限提高猜想:自贸区或先行先试
本报记者 王晓 北京报道
6月13日,在上海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上,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表示,“最近,很多外资机构包括一些大的金融机构都跟我们来谈,能不能把自贸区里面的合资企业外资的比例进一步提升,我们现在也在争取当中。”
根据目前的监管规定,外资在合资证券及期货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不超过49%,单个境外金融机构持股中资行投资入股比例不超过20%。
市场此前对提高外资持股中资行比例上限曾有过期待,但最终这一规定并未调整。而外资持股券商上限则是在此前1/3上限的基础上实现突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金融市场有序开放是确定的方向,但仍需要相关的监管制度和配套制度完善。
外资机构期待分羹
外资机构对提升中资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上限颇有期待。
“我们当然希望持股比例越高越好。”一家外资银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样外资投资者无论从战略还是财务的角度来看,自主权都会更高。而且持股比例高,外资机构的话语权会更大,银行会更多遵循外资的运行机制;而且持股多也能带来外资的投资粘性,不会轻易抛售。
郑杨在陆家嘴论坛上也表示,目前上海金融市场规模显著提升,但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度比较低,上海是3%左右,香港是30%。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度、市场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他提出,“是否可以在上海探索提高外资持股中资金融机构的比例,为全国金融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经验。”
“金融改革和创新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这样的探索也是试验二字应有之义。推进金融市场开放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扩大外资进入也可以推动金融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
刘英介绍,过去中资银行的利润来源更多的来自于利差收入,而且在上世纪末,由于许多中国银行经营不善,并不被投资者看好,而外资行有很多中间业务发展很好。在当时的背景下,中资行邀请国外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借鉴外国投资者带来的国际经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了公司经营水平,并推动了一批中资行成功上市。
“之前入股,许多外资行也是考虑到做零售银行在中国铺设网点很困难,很难在短期内把业务规模做大。选择与中国的零售银行合作持股,希望能借助其网络推进零售业务。另外,也通过中资行的管理,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另一位外资银行人士介绍。
尽管2015年以来多家外资行减持中资行股份,但上述外资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的机会很大,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外资行不会轻易离开中国市场。
“未来跨境的金融贸易活动会越来越多。中资行尽管也在走出去,但通过外资行可以更快完成跨境业务布局,外资持股有利于双方的跨境协作。”上述外资行人士表示。
提高持股比例应审慎对待
不过,提高外资对中资金融机构持股比例应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金融市场有序开放是确定的方向,但具体的路径和方式还要在实践中探讨。持股比例只是第一步,如果相关的监管制度和其他配套制度不完善,效果可能也不一定明显。
刘英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金融环境非常不稳定,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应特别注意防范风险。此外,金融业是管理风险的行业,应当更加审慎对待。
亦有市场人士称,此前银监会在制定《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时不涉及外资投资入股中资银行的比例限制问题,或许与金融安全考虑有关。“毕竟掌握的控制权更多后,可以了解到更多银行业的核心机密,涉及到金融安全和数据安全。”
刘英介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已经有了较大的推进。如外资持股券商比例上限从1/3提升到49%,外资持股银行比例上限从15%提升到20%。“外资带来的促进作用并不因个别持股比例的变化而削弱。”
曾刚认为,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的比例上限已经比国内一些行业高得多。如果持股超过一定比例,就应该申请合资银行或外资银行的准入,这方面已经很开放了。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表示,历史和制度因素决定银行体系在我国宏观调控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保障国家的持股以适应以银行体系为主导的政策调控体系;此外,过去银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较高,保持较高的国有持股比例是稳定财政收入的保障。不过,当前金融监管体系已日趋成熟,银行在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地位有所下降,对于银行体系的国有化程度要求有所降低。参考国际大型银行的经验,许多大型银行都有较高的外资持股比例,我国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放松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