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携手BCG发布中国私人银行2016年度报告
兴业银行携手BCG发布中国私人银行2016年度报告:
行业整体逆势增长,全球配置需求强劲
2016年6月22日,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2016年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6:逆势增长、全球配置》,这是双方连续两个年度开展私人银行领域的研究合作。
报告指出,在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增长仍将十分稳健,预计2020年中国高净值家庭的数量将增至388万户,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将占据中国整体个人财富的半壁江山,这将为中国私人银行业务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
报告分析认为,2015年中国金融和投资市场的剧烈波动,使得中国高净值客户投资更加多元化,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高净值人群资产全球配置的需求显著上升,未来五年中国个人境外资产配置比例将从目前的4.8%上升到9.4%左右,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
高净值人群财富稳健增长,私人银行业务逆势发展
报告研究显示,在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增长仍将十分稳健,预计2015-2020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金融资产年均增速为15%,明显高于同期预设6.5%的GDP增速,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高净值客群市场之一。
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表示看好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前景,他表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净值家庭的数量将增至388万户,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在中国整体个人财富的占比将达51%,这为私行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而当前私行服务供给端仍显不足,中国私行机构管理的高净值人群财富不到两成,未来存在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此外,近年来银行业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着力发展轻资本、轻资产业务,在此过程中,私人银行凭借对接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两方资源的独特优势,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私人银行客户投资配置日渐多元,对未来前景充满信心
报告指出,国内股市波动、利率下行、人民币汇率走势和房地产市场分化,是2015年高净值人士调整资产配置的四个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69%、43%、41%和29%。股市波动增强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利率下行拉动了资产多元配置的需求,汇市改革让中国投资者放眼于关注全球市场,房地产市场分化和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则促使个人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倾斜。
市场波动并未动摇中国高净值人士对未来的信心。BCG合伙人、中国金融业智库负责人何大勇透露:“本次调研中,80%的高净值人士认为,自身家庭财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将维持稳定或上涨;在可投资资产规模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是达到93%。”这显示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对国家和个人财富的前景颇为乐观,投资信心十足。
中国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个人境外投资市场前景广阔
调研显示,目前中国个人境外资产配置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但随着私人财富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估计到2020年中国个人境外资产配置比例将从目前的4.8%上升到9.4%左右,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而来自监管和需求两方面的趋势性转变,是境外投资市场快速增长的一项重要推动力。
在本次调研中,近三成的高净值人士目前拥有境外投资,而在尚未进行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士中,56%表示未来三年内将考虑进行境外投资,显示全球配置的需求旺盛。高净值人群作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参与群体,是中国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与全球接轨的领跑者,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将进一步推动高净值人群财富由境内向全球拓展配置。
境外投资需求强劲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报告调研发现,在中国经济全球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国内资产收益率降低的大背景下,高净值人士“出海”的原因更趋多元化。资产私密化、移民需求下降,资产增值需求上升等变化,给中资机构带来众多业务机会,如境外投资需求客户由超高净值客群下沉到高净值客群,境外业务客户基础扩大;投资领域由房地产拓展到各类金融资产,催生财富管理需求;资金流向由单向出海发展到境内外双向流动,境外业务领域范畴进一步拓展等。
明确发展路径,重点拓展五大能力
面对中国高净值人群迫切的境外投资需求,中资私行机构的国际化发展刻不容缓。报告显示,从行业内部看,不同规模的私人银行境外业务发展路径选择各异:中小型私人银行机构的国际化战略应侧重跨境业务发展,大型私人银行机构跨境、离岸并举,而少数的超大型私人银行在离岸业务成熟后,可考虑海外市场当地业务的拓展。
报告建议,为捕捉中国个人财富全球化机遇,中资私人银行应积极拓展五大关键能力,如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境内外一体化服务、专业投顾引领销售、筛选管理外部产品、以及境外市场风险与合规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