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虽低 民营银行盈利艰难
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12月8日集体亮相银监会。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民营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4%。在分析人士看来,发展时间短,未经历完整的信贷周期是其低不良率的主因,而随着风险累积,未来不良率可能会攀升。此外,民营银行发展还受到空间、资金来源、人才和管理等多方面限制。
平均不良率0.54%
伴随着湖北首家民营银行的获批,目前,银监会已批准11家民营银行,其中6家获批开业。而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开业也已一年,其发展情况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12月8日,在第63场银行业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城市银行部主任凌敢透露,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民营银行资产总额1329.31亿元,各项贷款611.57亿元,各项存款428.2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0.54%,拨备覆盖率471.21%,主要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民营银行0.54%的不良贷款率明显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并且据民营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11月末,华瑞银行不良资产为零,温州民商银行不良贷款也为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民营银行目前不良率较低有多种原因。他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行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民营银行发展比较谨慎,一开始就避免比较粗放的发展,自身主动规避风险。此外,民营银行成立时间短,未经历完整的信贷周期,还没有历史遗留的问题。有些贷款今年刚刚发放,风险还没有反映出来,并且不良贷款率为零不会是一个常态,后续将会体现出来。
“从业务定位上看,民营银行普遍定位于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领域,这一领域面临的信用风险本来就较高,随着时间的充分延长,民营银行贷款不良率逐步上升并贴近行业平均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
受限于空间、资金、人才
从各家银行介绍的情况来看,各家银行发展情况不一。
对于5家试点银行的总体情况,凌敢表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首批试点5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1329.31亿元,较上季度增加180.19亿元,增幅15.68%;其中各项贷款余额611.57亿元,较上季度增加99.88亿元,增幅19.52%。负债总额1141.22亿元,较上季度增加136.52亿元,增幅13.59%;其中各项存款余额428.2亿元,较上季度增加156.32亿元,增幅57.5%,本年利润5.72亿元。
具体来看,截至2016年11月末,华瑞银行资产规模突破300亿元;金城银行资产规模达165亿元,净利润超1亿元;网商银行资产总额580亿元,较今年初增长92%。根据此前年报,去年民商银行的净利润约为1018万元,金城银行的净利润亏损约360万元,到今年上半年实现了盈利9800万元。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表示,本年度至少能实现盈亏平衡,且有望实现盈利,实现盈利的时间表将早于预期。
董希淼表示,每家银行只有一个机构网点,也不允许跨区域设机构,从地域上来讲,发展的空间受限。并且因为机构网点不足,难以吸收公众存款,注册资本金又比较少,通过其他手段去募集资金,资金成本比较高。此外,对一家新成立的银行,在经济下行周期,压力比较大,人才培养、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都需要过程,包括团队的磨合等。
抱团取暖才能发展
在银行业遭遇寒冬的背景下,民营银行却迎来密集筹建,有分析人士对其发展表示担忧。
在谈到民营银行的设立情况时,凌敢透露,今年以来,一批设立计划已陆续完成前期辅导工作,已正式批准筹建6家民营银行,分别是重庆富民银行、四川希望银行、湖南三湘银行、安徽新安银行、福建华通银行、武汉众邦银行。从申请受理到正式批复平均仅用20天左右(法定时限4个月)。截至目前,共开业6家民营银行,包括5家试点民营银行及重庆富民银行,批准筹建5家,6家进入审核阶段。不出意外的话,年内将总共有12家民营银行获批。凌敢总结道,2014年是民营银行试点年,2015年是民营银行制度年,2016年是民营银行设立年。在薛洪言看来,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董希淼表示,下一步,民营银行应从股权结构、组织架构、制衡机制、风险内控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理顺公司治理运作机制。在目前的情况下,民营银行应采取联盟合作,同时应不忘坚持差异化。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