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新规“施压”:银行资金被动延期
突然重拳出击的股市减持新规,却让上市公司定增的重要“金主”——银行,意外隔空卷进旋涡。
5月27日,证监会出台减持新规,持有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东,定增限售股解禁后十二个月内,可以通过集中竞价,最多减持所持有的50%股份,但任意连续九十天内,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1%、2%。
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5年、2016年,A股定增规模共计超过2.7万亿元。而定增项目中,相当部分资金来自银行。如果全部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定增股东的减持周期,将至少延长一年以上。而目前主流的定增产品,期限多为一年半。
按照减持新规,目前定增产品的期限,无法满足监管的减持时间要求。如此一来,产品到期后无法赎回,将面临违约风险。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协商续期,不会出现违约风险,但银行提供给定增产品的资金,大多来自理财产品,到期后需向投资者兑付,如此一来,银行的资金面、流动性都将面临压力,必须发行新产品用于兑付、充实资金池,预计资金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银行资金被动延期
按照证监会减持新规规定,今后定增股东退出时,如果全部采用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定增周期将至少延长一年以上。
“如果持股比例不超过2%,没有太大影响,理论上最长3个多月就能全部减持。”深圳某私募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若想快速清仓,可以采取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结合的方式。受影响比较大的,是持股5%以上的定增股东,估计解禁后一年半时间才能全部减持完毕。
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2014年以来,A股定增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当年实际融资6822亿元;2015年更是突破万亿元大关,比2014年多出一倍以上。2016年,定增继续保持高增长,全年融资规模接近1.7万亿元,达到历史最高位。
定增市场的参与方中,银行资金占了相当比例。但具体规模,以及占据多大比例,目前尚无准确统计数据。某券商研究人士说,究竟有多少银行资金参与了定增,由于现在没有公开数据,只能进行大致预测,但估计数据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较大差距。
“定增资金来源,还没有披露到这一层,具体规模确实很难统计,但银行肯定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说,最近几年来,不少私募只成立了三、四年,管理规模却快速膨胀到百亿元以上,主要资金来源就是银行委外、定制产品。此外,公募、券商的资管计划、专户产品,资金来源也是银行。
2015年下半年以来,相对于银行的资金供给,定增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第一财经记者从深圳数家以定增为主业的私募处了解到,2016年年初,由于资金供应过于充足,为了参与定增项目,个别银行的年化利率已经低于6%,并引起夹层、劣后级资金紧张、成本上升。
随着减持时间拉长,目前主流的定增产品期限,已难以满足市场周期。根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市场上主流的定增产品,大多采用“12+6”的模式,即前12个月为锁定期,另外6个月为减持期,产品期限基本为参与定增之后的一年半。
对银行来说,减持新规的影响非同小可。由于减持时间延长,产品到期后,可能无法如期偿还资金,等于被动延长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期限,而且波及面太大,大量产品面临延期赎回,可能触发大面积违约的风险。
“如果是正常业务,违约应该不至于。政策针对的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并不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这一点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华北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说,按照以往惯例,政策调整产生的变化,一般都会通过协商的方式,对产品、资金续期,或者通过资产转让获得流动性。此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资金接盘,将银行资金置换出来。
“一般都是续期的方式来解决。”新富资本研究总监廖云龙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配资类的杠杆产品,如果申请续期,银行一般都会批准。同时,减持新规并未对存量业务新老划断,已经解禁且部分减持的定增,是执行以前的规定,还是执行尚未解禁的项目标准,目前并不明确。但目前来看,细化的可能仍然存在。若未来新老划断,受影响的主要是尚未解禁和今年新投的项目,存量业务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资金面承压
协商续期、资产转让等方式,虽可免于定增项目赎回违约,但产品到期后如何兑付,仍是银行需要面对的问题。
银行间接参与定增的资金,除了少量自营资金外,大多来自理财产品资金,有明确投资期限,到期后必须向投资者兑付。而减持时间延长后,产品到期无法赎回,银行将出现期限错配,资金出现缺口,产生流动性压力。
“银行的这类投资,都是被动型的,要按期限兑付给投资者,到期必须要赎回,如果是一对一的,到期不能赎回,流动性会出问题。”上述华北股份制银行人士说,协商续期,只能解决资金使用方的违约问题,产品兑付仍无法解决。
“资金池产品期限错配很普遍,兑付问题不用太担心。”华南某股份制银行一位中层人士说,银行参与资本市场定增的资金,单一型产品很少,唱主角的是资金池类的理财产品。如果到期无法赎回,可以用资金池的其他资金兑付。即便备用资金不足,也可以发行新产品,募集资金用来兑付到期产品。
但问题在于,此次减持新规波及面广泛,大量已解禁的定增项目无法减持赎回,是银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此情况下,一旦理财产品集中到期,叠加正在进行的“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等监管清理整顿,银行资金面、流动性都会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减持新规的具体影响,一方面要看是否会“新老划断”;另一方面,也要看定增中减持时间延长较大的项目,占比究竟有多大。廖云龙认为,接续减持新规的资金缺口,银行的资金池不会存在问题,但会造成流动性紧张。
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7年定增机构配售股解禁合计达1464.57亿股,涉及657家上市公司。若以最新收盘价计算,2017年解禁股总参考市值将达1.62万亿元,其中最大的京东方A为316.46亿元,定增机构配售股共解禁99.2亿股,但其中持股5%以下的,目前尚无准确数据。
上述私募人士认为,定增股东单一持股超过5%的,数量并不多,持股5%以下仍占大多数,减持期限虽然延长,但影响并不是很大。总体来看,银行流动性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而且影响也是阶段性的。
“资金池产品本来就是滚动发行,可以发行新产品,填补兑付到期产品形成的缺口。”上述华北股份制银行人士说,资金池产品虽然期限错配,但期限错配也是银行的经营基础之一,如果安全可控,收益较好,应当给予一定空间,不能一下全部卡死。监管也应考虑流动性问题,政策要有一定的灵活空间。
资金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在目前资金面本已趋紧的情况下,减持新规出台后,银行为获得充足流动性,市场资金成本上升将无法回避。
“资金成本上升,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定增机构续期,要给银行高于以前的资金利率,一方面银行今后发行理财产品,收益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廖云龙说。
从2016年11月份以来,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就已持续上升。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测算,截至今年5月中旬,国有银行3个月以下、3~6个月、6~12个月的保本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半年时间上升近10%、20%、30%,股份制银行则上升了约26%、29%、31%;城商行也上升近16%、15%、17%。
与此同时,上述三类期限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年化预期收益率,国有银行半年间上升了超过20%、23%、20%,股份制银行上升约18%、18%、17%,城商行则上升了14%、14%、14%。
2017年5月中下旬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还在进一步走高。公开信息显示,浙商银行发行的端午节期间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达到5.07%,另有两款产品预期收益也超过了5%。北京银行发行的一款理财产品,100万元起购,预期年化收益达到5.2%。
此前,上述华南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中小股份制银行,尤其是城商行,以前发行了大量同业理财,如今同业理财成为重点清理对象,已经很难发行,只能向企业、个人客户发行理财产品,只有提高收益才“卖得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室主任曾刚也认为,目前资金市场利率向上走,理财产品利率市场化程度高,反映出整个市场资金面的状况。
“资金成本上升肯定会出现,大资金进出都有计划,要解决问题,必须要付出一些成本。不光是固收,浮动收益产品成本也会上升。”上述华北股份制银行人士说,资金面本就偏紧,随着持有时间的增加,必须提高利率,才能吸引资金。此外,持有期限的延长,也意味着风险在上升,必须以更高的成本覆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