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行有利稳增长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将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一年期利率由3.20%提升到3.25%;同时将7天、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由2.45%、2.75%分别提升到2.5%和2.8%。央行称,岁末年初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较强,公开市场操作投标倍数较高,利率随行就市上行是反映市场供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市场对美联储刚刚加息的正常反应。
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中短期货币操作工具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其操作是根据市场货币流通数量变化及流动状况灵活实施的。因而,无论是收缩或释放市场货币量,抑或是降低和提升货币利率,都应随行就市,并随时调整。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存在季节性因素,年底对冲交税期及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紧张对资金需求量较大,为抑制资金过度需求必须小幅提升利率。显然,此次利率小幅上行,不仅是货币市场供求平衡的表现,也是向市场传达公开市场利率会保持一定弹性的信号,未来政策利率的调整将会更加灵活。因此,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升降是一种正常现象,无须大惊小怪。
从货币政策力度上看,利率小幅上行释放出货币政策传导信号,有利于经济稳定健康增长。
一方面,可以让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向略微偏紧转变,更加适应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需要。我国近期经济增长表现较好,就业情况好于去年,CPI虽在2%左右徘徊,但全年PPI涨幅在5%左右,很可能传导给CPI,加剧通货膨胀压力。显然,进一步引导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去杠杆和防止银行资金过度套利,需保持相对较紧的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可暂缓使用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工具,减少对我国经济的震荡效应。由于小幅上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可释放继续去杠杆、防风险的信号,避免市场主体形成长期低利率预期,抑制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扩张广义信贷的冒险行为,有助于控制宏观杠杆率,促使政府从整体上把握住稳增长、去杠杆、抑泡沫和防风险的平衡尺度,有利于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从国际金融及经济环境看,利率小幅上行向国际市场释放货币政策协调、稳定中美利差之意,特别是警告海外做空力量,央行拥有随时应对的措施。尽管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保持升值趋势,但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也会在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形成一定利差,有可能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流。尤其是美国减税也会导致美国海外资本回流,其他国家的资本更多地流入美国,这对中国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都将形成一定冲击。基于这些外部经济金融因素的考量,央行适当上浮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冲击的能力,促进我国金融稳定,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承担相应金融职责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