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游客5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分别增长12.8%、15.9%;入境游客1.39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今年开局延续强劲增长势头,经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1%、12.6%。
具备行业勃发、产业融合度和延伸度宽广等因素的旅游业,在释放自身蓄积动能的同时,通过全域旅游、“旅游+”等路径,提供扶贫富民新渠道,并加速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激活新动能,助推其他行业发展升级,这也是新发展形势下的必然走向和要求。
乡村旅游成扶贫富民新渠道
专家表示,我国正深化供给侧改革,实施落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这些在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着重强调,延续到1月19日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2月初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再次重申乡村振兴。而旅游业贯穿其中,并被放在显要位置,比如多层面多角度的旅游扶贫成为一个关键连接点,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紧密结合。
其中乡村旅游的权重不容小觑。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占同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次的一半。另同期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乡村旅游成为扶贫和富民新渠道。
随着旅游业整体性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走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而个性化休闲时代的到来,助推乡村旅游产品趋向创意化和精致化。
延展到具体的新产品和新业态,目前已有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乡村营地/运动公园/乡村公园、乡村庄园/酒店/会所、乡村博物馆/艺术村、市民农园、高科技农园/教育农园、乡村民宿、洋家乐、文化创意农园。这背后,既有旅游业发展大势的必然性,也脱离不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行动等的推动。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国家旅游局已启动开展了全国旅游扶贫规划公益行动,组织374家甲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对525个试点村免费编制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规划、旅游开发企业引进等工作。
此外,国家旅游局会同11个部门制定《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实施乡村旅游扶贫8项行动。开展旅游“万企万村”结对帮扶行动,推出280个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精准扶贫模式。落实《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大力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推动沿边特色村寨和小城镇建设。
据了解,为解决贫困地区旅游项目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国家旅游局与中国农行、中信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重点支持500个景区带村旅游扶贫项目,重点支持与乡村旅游扶贫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信银行将安排旅游投融资不少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重点支持全国优选旅游项目、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和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事实上,推动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果只是旅游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面,在更高层次的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中也已发挥了重要的综合带动作用。
全域旅游带来新动能
把旅游业发展的视角延伸到更广的维度来看,旅游对产业扩容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全域旅游概念的落地,正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2016年,国家旅游局首次提出全域旅游概念。后在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并表示全域旅游是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事实上,我国旅游业当前已进入深度调整和深刻变革期。景点旅游的边际效益在下降,旅游业需拓展全域发展空间,形成新产能;散客化、自助游和自驾游趋向明显,旅游空间行为出现全域化特征;旅游核心竞争力由景点竞争转为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产业融合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趋向愈加明显化,是全域旅游的必经步骤。
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核心是由以景点建设为主向产业链条延伸转变、由发挥经济功能向提高综合效能转变。其意在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地域通过旅游全域化建设,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并推动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而在去年2月, “旅游+”已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是自2015年以来,“旅游”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旅游+”的深度嵌入,意味着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大消费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撑。
专家认为,乡村旅游在统筹城乡发展、拉动内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综合带动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这是“旅游+”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背景。
这也意味着“旅游+”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是中央对旅游综合效应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意味着旅游业被赋予了更高层级、更广层面的角色。旅游业在发挥更大拉动、融合和催化作用,展现新活力时,也将为其他融合产业的发展升级提供更多的驱动力。
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和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并首次从宏观产业链角度提出乡村休闲旅游,提出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加工现代化、培育特色小镇、发展乡村特色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五大切入点,将“精品”思路贯彻至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鼓励资本下乡。
两年以来,以旅游业为中心,将大旅游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旅游+”的路径,结合农业、工业和商贸等传统产业进行资源重新整合,优化了要素配置,延长了全产业链条,开辟了旅游业发展新空间,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动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旅游业升级进阶正当时
值得注意的是,在旅游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旅游产业尤其是乡村旅游发展仍需要不断抬步上阶。专家表示,一是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是旅游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二是我国产业发展、扶贫脱困等既定目标或期许下,旅游业需要有更好的作为,呈现更多的动能或效应。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拉动旅游投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工程,通过“旅游+”升级扩容产业体系等,这些是国家旅游局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也提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一方面要积极推动采摘园、农家乐、民宿游等传统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通过乡村智慧旅游,将“零星散种”的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编织成网;另一方面要推动度假乡村、现代农业庄园等新业态新产品。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亿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国家旅游局还将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乡村旅游相关标准规范,建立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统筹全国乡村旅游布局,引导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等。
按国家旅游局的设想,最近的目标是,在2018年优质旅游强力推进,全域旅游不断深化,“三步走”战略稳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明显,旅游对消费、投资、扶贫和富民的拉动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等。其中全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