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投向创新领域 银行欲打金融科技翻身仗
“金融科技不是‘独角兽’的专利。”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在日前的业绩发布会上道出了同行的心声。
在内外部新的经营形势下,金融科技已成为银行战略转型的主要方向。从近期上市银行陆续披露的年报中可以发现,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空前,有的银行智能柜台数量同比增长了6317%。“圈画”科技和创新,对标金融科技企业,已成银行业共识。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年报中说,今天无论经济下行的周期性因素,还是利率、汇率改革的市场化因素,抑或是去杠杆、强监管的政策性因素,都不足以改变银行的商业模式。唯一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和颠覆银行商业模式的是科技。
银行重金投向科技创新
陈四清的后半句话是,“我们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打一个大的翻身仗”。短短二十余字,彰显的是银行业的雄心与决心,是银行投入重金掀起的一场金融科技竞赛。从战略到战术层面,金融科技都会成为银行转型利器。中行、招行、光大等多家银行透露,今年科技投入将占营业收入或者净利润的1%至2%。
先来看看数字。中行在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明确,每年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少于上年度集团营业收入的1%;3年至5年内集团内科技背景人才占比将提升到10%,重点培养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数字化人才。
1%大概是什么数量级?2017年中行营业收入4832.78亿元,若按1%来算,大约为48亿元。这一数字,虽然相比中行体量不高,但也高出一些“独角兽”企业一年的营收。
而股份行对科技的重视更是前所未有。尤其是招商银行,从理念到方法已完全科技化。该行在常规IT成本投入的基础上,2017年专门成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投入金额为上年税前利润的1%(约为7.9亿元),2018年又提高至上年营业收入的1%(约为22.1亿元),投入资金一举增加将近三倍。
而招行仅常规IT投入大约就有50亿元,且逐年递增。也就说,对标金融科技公司的招行,2018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将超过70亿元。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可知,这个金额,超过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一年净利润。
“在金融科技形势倒逼下,银行IT角色已经改变。”一家大行IT部负责人表示,过去IT部门是配角,现在要起引领作用,IT目标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全面赋能业务。
经梳理发现,银行重金投向科技创新,一是加强基础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落地应用;二是对线下网点进行统一改造,打造数字化银行,降低成本等。
某IT金融科技服务商相关负责人对此感触颇深,这两年他明显感到银行创新需求的显著上升。据他观察,今年银行科技重点投入的范围已经具象化,落地在真正不同业务领域的创新场景,例如托管业务大数据平台、大资管智能运营平台、投资者服务链等。
对银行而言,科技投入一个立竿见影的结果是,零售业务放量增长。2017年,平安银行在科技引领下的零售转型,一年时间就实现逆袭,零售贡献七成利润;而招行在保持零售增长的同时,零售客户数突破1亿户。
智能柜台抢了员工饭碗
一个现象值得玩味:不少银行都在喊过紧日子,为何对科技投入不吝重金?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许文兵说,这主要还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迅速崛起,展现出新技术在“获客”和“活客”上的巨大力量。面对新业态竞争,银行必须推动新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和产品融合。
许文兵直言:“在渠道方面,金融科技可以帮助银行提高传统网点的运营效率,减少柜面人员的增长,降低相对较高的渠道成本。”
事实上,银行人员已不是他提及的减少增长问题了,而是正在大幅度持续减少,年报中对此也有明显体现。
通过梳理大行2017年年报可知,截至2017年末,建行、农行、工行和交行员工人数合计减少2.9万人。其中,建行和农行的柜面人员分别减少了7264人和9189人。
这其实不难理解,科技就是“始作俑者”。随着科技对业务环节的渗透,快速开户、转账、投资理财、申请信用卡等银行业务,都可以简单快捷地通过智能银行实现。截至2017年末,中国银行智能柜台数量为16235台,比2016年末的253台增长6317%,也是说一年投放量增加了63倍,同时ATM机降低了9.19%。
而在工行1.6万家线下网点中,1.5万家已进行智慧银行改造,200余种业务可以通过智慧银行实现。
这些结果对银行经营而言,直接反映在人均产能优化上,变成了效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曾透露,由于对科技的大力投入,平安银行人均产能提升了32%,没有减少零售人员。
“传统银行很快会裂变成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我们有传统优势,在科技领域也会有一个大的变化。”陈四清感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