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揽储“区域势力图”:农行最倚重西部地区
■本报记者 张 歆
揽储技术哪家强,全球储户看农行。截至三季度末,农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0万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独家统计发现,几家国有大行存款的区域贡献度差距较大:农行最倚重西部地区,工行的存款结构中,环渤海地区一枝独秀;建设银行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平分秋色;交通银行在其“大本营”华东地区获得强援;中国银行外币个人存款的市场份额持续居同业之首。
农行、工行均创纪录 “存款回家”有望持续
据了解,截至9月底,农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首家个人存款规模超10万亿元的商业银行。
农行的“10万亿元”当然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农行创造性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实施“金融科技+”战略,全面启动新时代零售业务战略转型,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对美好金融服务的需求。截至6月30日,该行个人存款日均余额、日均增量均保持同业首位。
不过,农行的存款增长也并非个案,而是印证了“存款回家”的趋势。或许是因为漂泊已久,见识了各种风险事件,也感受到了监管的导向,今年上半年,资金尤其是个人资金终于愿意“回家”——回流安全等级无疑更高的银行存款。
工商银行在中报中表示,在整个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放缓、渠道分流的状况下,该行客户存款较上年末增加1.26万亿元,创下2010年以来最好增加水平。
建设银行持续夯实客户基础,公司存款稳定增长。截至6月末,境内公司客户存款较上年末增长3.32%,其中,活期存款增长2.87%,定期存款增长4.19%;境内个人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5.17%。
交通银行上半年不断丰富储蓄存款产品种类,推广个人大额存单,创新结构性存款产品,提升低成本核心负债;持续深化精准营销,利用白名单精准管控,有效推动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发展。
同时,有分析指出,7月1日起,货币基金“T+0”快速取现额度限制生效,货币基金与银行活期存款之间在流动性、安全性、收益率等方面多年的等号终于变回了小于号。此外,上半年网贷平台的风险事件频发也导致大量投资人转变思路,重新回到银行购买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或理财产品。也就是说,下半年商业银行的存款数据可能会更好看。
五大行揽储“划地盘” 各有强力“粉丝”支持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五大国有银行在不同区域的揽储能力各不相同,甚至可以说差异较大。
农业银行半年报显示,西部地区是该行吸收存款金额最高的区域,今年中期的存款余额达3.4万亿元,占比为23%;长江三角洲地区排名第二位,存款余额为3.75万亿元,占比为22.1%;环渤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余额分别为3.03万亿元、2.91万亿元,占比分别为17.9%和17.2%。此外的区域存款占比则冷热不均:珠江三角洲地区占比为14.1%,东北地区占比为4.8%,总行占比为0.5%,境外及其他占比为0.4%。
工商银行的存款结构中,环渤海地区可谓“粉丝”热度最高,截至今年中期的存款余额为5.66万亿元,占比为27.2%。相对而言,长江三角洲地区、西部地区对于工商银行存款的贡献度差异不大,占比分别为18.9%和16.9%;此后是中部地区的14.3%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13.3%。另外,工商银行境外及其他存款的占比明显高于农行,为4%。
截至今年中期,建设银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存款占比旗鼓相当,分别为19.88%和19.38%,均超过3万亿元;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存款贡献度也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8.1%和17.9%。
中报显示,交通银行的区域划定与工行、农行和建行略有不同,华东区域的存款余额占比接近36%,也是该行唯一一个存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的区域。此外,华中和华南(整体视为一个区域)的存款占比约为23%;华北占比为17%,西部地区、海外和东北地区的占比分别约为12%、7%、5%,总部占比则不足0.1%。
中国银行的存款结构主要划分为“中国内地”和“我国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截至今年中期,前者存款(包含外币)合计约11.4万亿元,后者约2.5万亿元。也就是说该行“我国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存款占比约为18%,显著高于其他国有大行。此外,《证券日报》记者尝试借助贷款区域分布来推测存款结构并发现,在境内区域中,中国银行华东地区的贷款占比高达39%,远高于其他区域,这或许意味着,在中国银行内地存款结构中,华东地区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