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渐次落子 银行保险竞争加剧发展加快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准香港集友银行有限公司筹建深圳分行、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将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这是此轮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又一次迈进,外界认为,外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步伐会越来越快,相关法律法规也将配合推出。
从无到有 发挥“鲶鱼效应”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释放出新一轮开放的信号。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确保已宣布的重大金融开放举措尽快落地,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此后,金融管理部门宣布开放举措,一是围绕金融机构的外资股比限制展开,二是围绕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展开。
为了配合改革开放的推进,今年8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10月25日,银保监会代为草拟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在华外资银行保险机构都积极融入中国金融体系,尤其是近些年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支持自贸区建设等方面表现积极。
1979年,中国批准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从此拉开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2007年,原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明确表示促进外资银行全面发展,鼓励外国银行设立或者将现有分行转制为在中国注册的法人银行。此后,众多外资银行来华设立法人银行或通过持股中资银行参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此前,在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举办的“上海外资银行改革开放成果座谈会”上,华侨永亨银行(中国)副行长、珠三角地区总部总经理王克表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率提高以及企业跨境融资更加便利化,外资银行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以及“走进来”的外国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始于1992年。这一年,国务院选定上海作为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同年7月,人民银行颁布了《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同年9月,友邦保险获批在上海设立独资寿险公司。随着友邦保险进入中国是个人营销代理制度这一全新的保险营销模式。如今回过头看,个人营销代理制度不但在彼时推动了我国保险业销售体制改革,被国内寿险公司广泛采用;至今,仍然是我国保险保费收入的主渠道,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5万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48.3%。
一位保险监管人士坦言:“这次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推动了我国保险产品的创新,各寿险公司逐步将业务发展重点向个险业务转移,开发了一大批针对个人需求的寿险产品和健康险产品,使寿险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简易人身险、团体意外险、养老年金险为主逐步变为以生存、健康和养老风险保障为主的传统人身险。”
目前,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机构,进入健康、养老、巨灾保险等专业领域,完善了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结构,形成了中外资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全球主要保险集团都在我国设立了经营机构,产生的“鲶鱼效应”促进了中资保险公司提升竞争力和活力。
争相参与新一轮开放
随着开放政策渐次落地,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再次按下“快进键”。
在银行方面,《决定》取消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资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持续推进外资投资便利化。
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正在逐步落地: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公司一致;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
从银保监会公开的信息来看,在银行方面,目前已批准约旦阿拉伯银行筹建上海分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筹建深圳分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支行升格为分行,批准彰化商业银行在中国大陆的子行开业、国泰世华商业银行在中国内地的子行开业;在保险方面,同意工银安盛人寿公司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大韩再保险公司筹建分公司。总体来看,此轮开放银保监会完成12项市场准入申请的审批。
到2017年年底,外资银行总资产仅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32%;同时,外资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份额和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6.71%和5.85%,也维持在较低水平。这说明,我国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因素,需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步伐,补齐开放中的短板。
回顾银行业开放历程,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通过“引资”增强了中资银行的资本实力,又通过“引智”提升了中资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提振了国际市场对我国银行业整体的信心。
据悉,银保监会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指示精神,在依法合规、严守风险底线基础上,一方面,持续推进银行业保险业各项开放措施落地实施,同时受理和批准了多项市场准入申请;另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还将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政策。
上述监管人士表示:“我们发现一个趋势,全球的银行业都遇到了挑战,所以大家都在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或者业务领域,比如资管业务是国际银行现在非常看重的领域。但总体而言,外资看好中国的发展,这是肯定的。”
此外,今年5月,德国安联集团研究部门发布的《全球保险市场调研报告》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末,全球保费收入约40%将来自中国市场,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保险市场。
开放进程持续推进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可以预见,中国金融业会在开放中更具竞争力。
在本月初,美国运通“破冰”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其在中国境内的合资公司连通公司获准筹备。外界认为,从金融机构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放,这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对于此轮开放的成果,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总结,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包括取消和放宽外资持股比例,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优化外资机构的监管规则等15条措施,目前都陆续落地。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将会促进金融有效供给增加,促进金融市场活力增强。
“依托中国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外资金融机构扩大在华投资的政策,此次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的获批筹建是中国金融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积极举措,是中德两国长期友好双边关系的又一见证,并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合作关系发展。”据安联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奥利弗·贝特透露,未来,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公司为中国及外国消费者提供安联全方位的金融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与消费者共享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和发展。
从安联的表态中不难看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仅能够提高我国保险业的专业化水平,还可以丰富我国保险产品供给,扩大市场供给能力,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全方位的开放意味着更公平的竞争、更开放的市场、更高的效率、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全方位的开放也意味着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在具体准入条件上有望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通过尽可能减少负面清单目录继续放宽准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谈到,下一步,继续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展业范围更值得期待。只有在拓展外资金融机构展业范围上下工夫,才能真正实现内外资公平竞争,最终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须尽快补齐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短板。“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法律法规已相对完善,但部分领域层级比较低,很多都是行政规章,在法律层面缺乏相应的安排。所以,一方面要修改原有的法律法规,根据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比如《商业银行法》《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另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