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押金:“糊涂的账”何时公开透明
押金,不是不该收也不是不能收,而是要收得有依据有规范有秩序,由谁收、怎么收、收多少,收了之后干什么用,公众能不能知情、如何监督,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日前,北京市民刘巍向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司递交申请,要求其公开IC卡成本明细及巨额押金利息去向。据刘巍估算,按照每张卡20元的押金计算,北京4000万张一卡通的押金费用超过8亿元;按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50%计算,仅沉淀押金的年利息就达2800万元——据3月22日《京华时报》报道,一卡通公司负责人回应称,押金和利息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4000万张卡中存在800多万张退卡,还有大量备用卡,一卡通公司目前仍是亏损企业。
这个回应很及时,也比较有针对性,但仍然不能消除公众的所有疑问——“没有想象的多”是多少?一张卡的成本又是多少?亏损可有账目证明?光讲道理是没用的,公众期待的是更给力的证据材料。
近年来,随着公共交通发展的需要,不少城市推出了公交一卡通,市民可以随意购买、充值,然后刷卡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不用再为没有零钱而烦恼,省去了排队买票的时间,还可以享受票价折扣,一卡通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少便利。然而,几乎从一卡通诞生之日起,其押金问题便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人们先是讨论为什么一定要收押金,收多少合适,而后又追问押金都用在了哪里。自2006年5月正式启用以来,北京市的一卡通政策已经推行了近6年。这6年间,一卡通的发卡数量逐年攀升,但追问从未停止——有北京市政协委员连续6年提案要求公开押金去向和具体账目,有大学生针对20元押金过高提起诉讼。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旧扑朔迷离。说它是一笔糊涂账,一卡通公司可能会觉得委屈,但有些质疑,有关方面确实没有彻底说清楚。
比如,这20元押金究竟因何而收,标准在哪儿。押金,在租借东西时用做抵押的钱,东西坏了,押金就作为赔偿,东西完好无损地还给人家,押金退回。通常来说,押金的数额是足够抵消所借之物的价值的。在公众看来,不过是一张卡而已,成本有这么高吗?相关调查显示,IC卡制作,超百万购买量的一张卡的成本在2元~4元,出厂价格是7元左右,这与20元相差较远。据北京市一卡通公司2010年的回应,北京市一卡通为4K容量的中高端集成电路卡,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制成,成本是每张20.53元,并且这个成本是经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审核批准的。既然当初有审核,一定提供了不少具体计算成本的分析材料,电路卡、环保材料、知识产权等等,每一项占比多少应该都有介绍,何不拿出来让公众看看?有报道显示,一卡通在不同城市收取的押金并不相同,广州是30元,济南是10元,公众不解,同样功能的一张卡,差别咋会这么大?如果10元的卡就可以用,为啥要收20元、30元?
比如,关于押金的用途,一卡通公司能不能拿出一本清楚的账目来?北京市国资委每年都会给一卡通公司补贴,并且数额不小。这些钱加上押金究竟用在了哪儿,设施日常维护需要多少、新设备采购需要多少、人力等经营成本需要多少,公众有权知道。
此外,还有一笔钱的去向,公众也很关心。人们给一卡通充值大都是50元、100元,全部用完必有一个周期,所有人卡里的余额加起来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这笔钱又是怎么处理和使用的?
坦白说,这些疑问真的不是存在一年两年了,面对公众质疑,有关方面总是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究竟是不想说清楚还是根本说不清楚?
一卡通押金,不是不该收也不是不能收,而是要收得有依据有规范有秩序,由谁收、怎么收、收多少,收了之后干什么用,公众能不能知情、如何监督,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并且要尽可能地公开透明一些,而不是全凭收钱者一张嘴说了算。但愿这笔糊涂账能够早日厘清,取而代之的是一笔明白账、放心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