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详解“互联网+”下的信用卡产业
塑造互联网浪潮下的信用卡“技术派”
光大银行详解“互联网+”下的信用卡产业
3月17日,第33场银行业新闻例行发布会在京召开。光大银行工会副主任、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以“‘互联网+’下信用卡产业发展正当其时”为主题,介绍了该行对互联网浪潮下信用卡行业的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及该行做法等情况。
对于互联网浪潮下信用卡行业的现状和未来,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在发布会上表示,信用卡是消费信贷的天然媒介,因此不会消失;与此同时,互联网+不仅没有对信用卡行业形成冲击,反而为信用卡行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无论从政策环境,还是从市场环境看,互联网浪潮下的信用卡行业发挥在那正当其时,关键是在如何实现二者的合理、有效融合。
三个数据看信用卡
支付方式比钱都多、各种个人消费支付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下,应该如何看信用卡行业?信用卡行业究竟是正在走向死亡还是再次迎来春天?
3月17日,在中国光大银行召开的主题为“‘互联网+’下信用卡产业发展正当其时”的主题发布会上,光大银行相关人士对此作出了他们的解答。
会上,光大银行列出了三个数据表明其观点:其一是去年,该行信用卡新增交易金额突破1万亿元;今年发卡量将超过3000万张;透支余额超过2000亿元,发展迅猛。其二是近几年,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信用卡产业逆势增长,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近三年信用卡透支余额、授信总额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3%、27%。
其三是,根据《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4年我国移动支付金额2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70.25%。支付清算协会调查显示,2014年移动支付中信用卡交易占比高达93.4%。
为什么在互联网+浪潮下,中国的信用卡行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逆势增长?光大银行对此的解释是:信用卡是消费信贷的天然媒介,因此不会消失;与此同时,互联网+不仅没有对信用卡行业形成冲击,反而为信用卡插上了翅膀。
信用卡是消费信贷的天然媒介
“信用卡的本质是发卡机构为持卡人提供的消费信用贷款。作为消费信贷的天然媒介,信用卡包括账户、平台和支付介质三大要素。从诞生至今六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信用卡的本质从未改变过,变化的仅仅是使用这个消费信贷账户的支付介质和支付平台而已。前30年以离线交易为主,后30年以在线POS交易为主,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兴起,信用卡更是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说。
她介绍,消费信贷的业务本质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信用卡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在中国正在迎来春天。从1985年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至今,中国信用卡产业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她深耕国人个性化需求,不断改写着支付的历史,为消费者带来便捷、安全、多样化的支付体验,同时不忘支持国家发展,在促进居民就业、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但戴兵同时表示,中国信用卡产业要整装再出发,通过顺应时代潮流,谋求转型升级,去适应新国情,新特点,从而决胜下一个三十年。
信用卡融合互联网基因具天时、地利、人和
信用卡行业转型的方向是什么?对此戴兵认为,“互联网+”是推动信用卡产业强势发展的不二之选。原因在于,目前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大幕已经揭开,互联网将平台和数据推上了最有价值资源的排行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产品设计、服务创新和风险管控开拓了新的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也给信用卡产业带来了产业升级、业务转型的新契机。
此外,与其他产业相比,信用卡产业融合互联网基因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即:国家政策为信用卡产业牵手互联网提供了保障。近几年,推动金融机构与互联网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在此基调下,去年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提出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同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公开发布,鼓励各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更广泛地区提供便利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金融服务。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为国家重点战略。
地利是:信用卡与互联网存在合作的天然基础。在互联网刚出现时,信用卡支付便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这种快速的水乳交融源于二者在很多方面具备高度的契合度。从业务本质来看,互联网通过点对点端对端连接形成关系集合,衍生出承载特定功能的平台。而信用卡紧密连接发卡行、持卡人和商户,构成循环往复的债权债务关系,充当提供支付结算和消费信贷功能的平台。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服务对象来看,80、90后逐渐成为信用卡的主要客群,而这些年轻化群体也是通过网络开展社交活动的主要群体。从发展方向来看,互联网企业未来将综合运用云服务、大数据、社交媒体等信息技术实现客户服务定制化,而定制化也是信用卡未来的发展目标,这也决定了信用卡与电子化、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将密不可分。
人和指:“互联网+信用卡”拥有庞大的客群支撑。互联网技术与信用卡客户服务系统相结合,与一群代表新型消费理念的消费群体互动,呼应了他们追求的新兴生活方式和价值主张,赢得了庞大的客户市场。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持卡客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网络与信用卡建立一种无间断的联系。
互联网+下光大信用卡的“技术派”之路
近年来,各大银行也纷纷“触网”,开启了“互联网+”信用卡创新。光大信用卡也以“跨界”和“场景化”为着力点,深耕场景,加快转型,多元开拓,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新一轮的规模效应增长。从光大的实践看,信用卡与互联网的融合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首先,C2C发卡是O2O客户营销模式的一大亮点,借助社交红利实现了低成本客户营销。从“互联网+”的发卡模式上,目前各行打通互联网、移动互联与线下三条渠道,创新推出了○2○客户营销模式。光大银行为例借助互联网爆炸式传播的特点,创新推出了“来吧”C2C客户营销体系。C2C发卡主要是利用口碑相传的互联网传播效应,通过现金、红包等多种奖励方式,鼓励客户自发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信用卡论坛等社交工具向其好友推荐光大信用卡,从而以低成本的营销推荐实现了大范围复制传播,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提升了办卡效率。
其次,生物、智能、多元化是信用卡支付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各行以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移动设备为载体,研发推出了信用卡网银支付、账号支付、快捷支付、二维码支付、手机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光大信用卡与银联合作推出的“云闪付”,客户使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开通该业务后,拿手机靠近POS终端闪付标识,输入信用卡密码就能轻松付款,享受开通方便、支付便捷、交易安全的消费体验。未来,这些变量仍将继续发酵。科技会充分发挥支付主体———人本身的能力,指纹、人脸、视网膜、虹膜、声纹甚至皮下芯片等生物体征,都可能成为信用卡支付的主要介质,给客户更加便捷、安全、简约的支付体验。
再次,互动式服务平台开辟了银行与客户互通的新渠道,让客户真正享受到极致的交互体验
在客户服务方面,围绕“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互联网思维,各行积极推进客户服务平台创新,利用交互场景挖掘客户需求,改善客户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各行一方面与新兴社交媒体合作,联手新浪、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推出微博、微信信用卡官方服务号和订阅号等自助沟通渠道;另一方面纷纷建立自有的信用卡业务综合服务平台,包括移动服务平台、掌上APP客户端、Web版网站等。
在这方面,光大信用卡首开业内先河,推出了集账单信息查询、账户管理、客户体验和金融营销于一体的互动式账单。用户在对账单进行个性化管理的同时,还可实现分期办理、积分兑换、保险购买和商品购买等在线交易功能。交互式平台的设计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营销和服务窗口,也切实提升了客户的用卡体验度和满意度。
此外,大数据在加强风险管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信用卡的“互联网+”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互联网+”风险管控。各行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将客户网上行为记录、社交活动记录等互联网数据导入到风险管理体系中,利用大数据增加客户评估维度,提高了对风险事件的识别和监控能力。光大近两年也在积极与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利用客户行为分析、信用度分析以及客户的资产负债等情况,研发和引入新的风险模型,采用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潜在风险客户有效预判,交易伪冒实时侦测,额度动态有效管理,构建新时代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