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地资讯

郑州和谐医院非法诈骗套现医保基金

2012-02-13 11:09:52
据新华社电一向被称为“救命钱”的医保基金,在郑州市爆出“借”医保卡套现侵吞案。近日,记者接到郑州市市民李先生反映,郑州市仁济肿瘤医院(现改名为郑州和谐医院)与参保人勾结,非法诈骗医保基金,侵吞公众“救命钱”。

       医保基金.jpg  

         据新华社电一向被称为“救命钱”的医保基金,在郑州市爆出“借”医保卡套现侵吞案。近日,记者接到郑州市市民李先生反映,郑州市仁济肿瘤医院(现改名为郑州和谐医院)与参保人勾结,非法诈骗医保基金,侵吞公众“救命钱”。目前,虽经有关部门初步调查,该院从2008年到2011年涉嫌诈骗、违规案件共28人次,涉案金额已追回14余万元。但3年来,相关部门一直未给出明确处理结果,举报人反映强烈。

  案件为何久拖难结?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揭出医保诈骗

  【偶查医保清单】

  举报人李先生向记者反映,2008年12月底,他在郑州市医保中心办自己的医保手续时,顺便调取了母亲的医保卡使用详单。记录显示,他“母亲”于2008年10月份曾在郑州仁济肿瘤医院住院,总费用是6568.8元,其中,个人账户支付112.16元,统筹支付5564.04元,现金支付892.6元。

  随后,李先生到该院查询得知,“母亲”曾在该院综合五病区住院,病历中登记的患者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等与其母的信息完全相同。但是,其母除2004年初住过一次医院,至2008年底就没有住过医院。李先生开始悄悄调查。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让母亲住院的却是自己的亲姐姐。李先生还发现,姐姐还用她的医保卡在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的17个月内,在该院住院5次,从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账号上划走38271.32元。“而真实情况是,在此期间她从未住过医院,是在‘骗保’。”李先生说,此事虽牵扯姐姐,但这背后肯定隐藏着更大的“黑手”,于是,他便向医保、公安等部门反映,“3年了,不知跑了多少趟,就是没结果。”李先生说。

  勾结“套现”流程

  【业内人士描述】

  对此,记者于2011年12月26日来到郑州仁济医院采访调查。医院副院长商英智表示,仁济肿瘤医院已于2010年7月由上海安平公司收购,之后更名为郑州市和谐医院。

  记者在这家医院的病案室看到,17份病案因涉嫌医保违规、违法在公安调取证据后,由医院封存。而李女士和另一位病人的病案没有封存,记者翻阅发现,李女士5次住院,其中,3次住在五楼综合科,2次住在肾病科。当时的综合科主任是高科源,肾病科主任是张教授。

  记者随即采访了仍在坐诊的马佑民副主任医师和张教授。马佑民表示,李女士当时住院有身份证和医保卡,是按国家规定办理的。记者采访张教授时,他说,“我签过字,但是从来没见过这个人。作为科主任有些需要我签字。”

  那么,持卡人本人根本没来医院住院,医院是怎样从“医保套现”、侵占公众“救命钱”的呢?业内有关人士向记者描述了这样的流程:找熟人或亲戚、朋友(参保人),利用他们的医保卡编造假病历。之后按照住院病人程序,检查、开药、治疗等各项目录输入至“医保”监管目录中,以便医保部门报销、分利。“只有医院‘协同作战’集体作弊,否则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环节。”

  系因水深难查?

  【移交后未立案】

  郑州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副主任史良说,经查,从2008年到2011年仁济医院涉嫌诈骗、违规案件共28人次,涉案金额达140817.25元,违规费用全部追回。史良还说,医保中心行政处罚之后,已于2011年9月8日以郑社医移字1号和2号《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移送至郑州市二七区公安分局。

  负责签收《移送书》和承办案件的郑州市公安局大学路派出所民警张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确实送来一个表,但是这个不具有法律效力,我们已经口头告知了。”张博说,目前派出所对于此案件只能外围配合侦查,不能立案。而理由是,移送手续须上级具有法律效力部门先对案件做出调查,再移送给司法部门,但医保中心不是行政部门。

  “这个案件不是说咱查不成,现在医院老板逃到国外了,这是第一。第二,案子涉及了38个人。我们一查很后怕,现在涉及医保部门是不是包庇他们?是不是内外勾结?恐怕再往下走水很深。”一位参与办案的公安干警说。

  2月4日,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戴春枝表示,该局已对仁济肿瘤医院展开彻查。与此同时在全市展开拉网式大检查,要求被检查单位及时、如实提供资料,凡转移、销毁有关文件和资料或不配合检查工作的,坚决依法依纪严惩,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