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降息利空银行理财 收益率步入下行通道

2012-06-15 10:33:08
上周,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同时,还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和0.8倍。如此一来,商业银行以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再次打响揽存大战。

上周,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同时,还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和0.8倍。如此一来,商业银行以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再次打响揽存大战。

然而,存款利率是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参考对象。“央行此次降息,释放出货币政策宽松的新信号。对银行理财市场而言,我们预计产品发行数量与规模的增长可以持续,收益率将会进一步下行,但较之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会继续保持优势。”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分析称。

“负面”效应显现收益率缩水

在5月12日宣布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不足一个月,央行就宣布降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显示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和灵活性加大。然而,当政策引导市场资金面进一步宽松时,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则将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走访多家银行了解到,降息后,本周银行发行的大部分中、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已出现调降,其中90天以内中、短期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区间为0.1-0.7个百分点。

目前,绝大部分银行上调了1年期以内各期限的存款利率。“短期存款利率略有上调,会对中、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造成直接影响。”招商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表示,“刚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集体缩水,和降息有直接联系。此前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已经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造成了拖累。此次降息0.25个百分点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会相应的向下调整。”

从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看,普益财富统计,上周(6月2日-6月8日)19家银行发行了128款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3天,最长为371天;预期年收益率最低2.00%,最高为5.90%。“截至6月7日,本月人民币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仅为4.5%左右,较1月份已下降了约0.6个百分点。并且,近期市场上收益超过6%的产品难觅踪影,收益维持在5%以上的产品数量也大幅减少。”曾韵佼认为,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受市场资金面影响最大,6月份,这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仅为4.3%,较5月份的4.5%、4月份的4.7%分别下降0.2和0.4个百分点。

资金面宽松拖累收益上行重新走高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今年以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呈现逐月小幅下行的趋势,一季度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维持在5%以上。进入二季度,随着市场降息预期增强,导致理财产品收益下行趋势愈发明显。

从理财产品发行品种上看,在揽存压力不减的情况下,今年银行普遍倾向于发行非保本型高收益理财产品,上周(6月2日-6月8日),28家银行共发行的304款理财产品中,保本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147款,市场占比为48.36%;非保本型理财产品157款,市场占比为51.64%。

“尽管受降息预期的影响,本月,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已较第一季度减少了发行量,但是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依然较高。”建行一位理财经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降息以及调整存款利率上浮空间,使得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开始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5月份开始,我国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保持宽松,而这种宽松的资金面状况也给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带来压力。目前,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SH IBO R)基本维持在3%以下。“银行理财产品作为有力的揽储工具,其预期收益率从侧面反映出银行对存款的需求程度,因此在资金面宽松的市场环境下,理财产品收益率重新走高的可能性不大。”曾韵佼表示。

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目前,虽然各家银行在上浮利率吸收储户,但他们大都针对的是1年以内的存款。如果继续降息或者放松资金面,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将会进一步下降。

中长期产品具优势收益率相对可观

尽管受降息和资金面持续宽松预期的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已进入下行通道,但理财分析师普遍认为,中长期理财产品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有限。统计显示,6月份前两周,发行量占比最大的1-3个月期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674%,如此看来,这与1年期存款利率相比依然保持优势。

据悉,目前,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和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上浮了1.08倍,调整后为3.5%,而大部分城商行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上浮了1.1倍,调整后为3.575%。

中行理财师吴丹表示,目前,中长期理财产品确实具有相对优势,在收益率方面下降得不多,因此,不少投资者在这一时期也会倾向于选择中长期产品来锁定风险。此外,“6月是银行半年度考核的重要关口,短时间内理财产品收益不会降太多,但6月份过后很可能会继续下行。”吴丹说。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多位理财分析师认为,近三个月的CPI数据都维持在3%左右,而目前不少1年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是能够达到4%以上,如此一来,投资中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相对可观的。

“今年,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农商行都加大了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积极争夺市场份额,截至6月7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已达到了10841款,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幅为22.46%。”曾韵佼进一步分析称,“央行此次降息,释放出货币政策宽松的新信号。我国经济增速自去年一季度以来逐季放缓,当前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稳增长的任务相对控通胀来说更为重要。因此,在此前提下,未来宽松政策可能会继续。对银行理财市场而言,我们预计产品发行数量与规模的增长可以持续,收益率将会进一步下行,但中长期产品收益率比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会继续保持优势。”

相关报道

存款利率高低有别储户可货比三家

记者吴雨北京报道

“昨天还考虑将存在北京银行的钱取出来,存到利率较高的银行呢,今天一看,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3.25%上调到3.5%了。”11日,家住北京的韩女士告诉记者。

在“蛰伏”数日后,北京银行11日终于扛不住存款面临流失的压力,对多项人民币存款利率重新进行调整。央行利率市场化“小试牛刀”,引得各家银行存款利率几经沉浮。专家表示,各商业银行首度遭遇变相非对称加息后反应积极,却也暴露定价跟风的不成熟之处。

降息后各家银行反应不一,大型商业银行反应沉稳,上浮后维持降息前利率;中小银行则先观望,后跟风上浮;个别城商行猛然发力,一浮到顶。银行存款利率几经沉浮,一副“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可转眼间又“殊途同归”了。

“这几日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化实际上是各行博弈的体现,部分中小型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其实是被大行"绑架"了。”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资本有逐利性,会流向利率较高的银行。目前五大行的市场占比约50%,一旦有影响力的大行上浮利率,那些平时存款就不太稳定的小行就会面临存款流失的压力。

“相差一两天倒也不会马上出现大量存款流失的局面。但我们确实没想到放开上浮空间后大银行竟反应那么快,因此,各家银行花一些时间看了看动态和趋势。”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观望数日后,北京银行并未像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城商行将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浮动到上限3.575%,而是选择参照民生、招行、光大、浦发、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调整,与大型银行保持一致。

赵庆明认为,目前北京银行资产破万亿元,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存款利率浮动太高,对其负债成本增加过大。另外,北京地区贷款浮动空间不如宁波和南京等地,出于利润考虑,存款利率浮动不宜过高。

而股份制银行一方面跟随大行,另一方面紧盯浮动到上限的城商行。“不排除总行会对某些区域分行采取差别化利率措施,毕竟某些地区存款竞争压力确实很大。”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次央行在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同时,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较此前规定的0.9倍下限有所放开。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调整具有明显的非对称降息意味,利率市场化小步试探的意义重大。国际市场近期也关注到中国政府在利率市场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对此表示欢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大卫·利普顿表示:“中国政府此次利用降息推动利率市场化,不仅在市场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而且有助于中国在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的进程中树立信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认为,虽然非对称降息收窄了利差,或将减少银行业超千亿元的利差收入,但对于储户和实体经济却是利好,同时也部分回应了“银行业暴利”“高利差”等问题。

“其实,我认为实际我们已经实现利率准市场化了。”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日前认为,目前,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近期央行又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实际上利率已经准市场化了。但他同时认为,防止乱拉存款,至少目前存款的浮动上限还不能完全放开,利率市场化还需逐步进行。

“为避免无序竞争,此次放开的空间较为有限。目前各行利率浮动差距不大,因此不会出现存款大搬家的现象。”郭田勇说,

专家同时强调,此次利率市场化的试探,市场化整体反应较为积极。但利率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盲目跟随,从某些方面反映出一些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考验表现出的不自信和不理性。

赵庆明建议,银行需要按资产收益率等因素考虑定价,不能盲目竞争,被动地跟随定价,还需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