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基金开启“限购”模式 二三十亿规模或是最佳
2018年开年以来,多只偏股基金的热销,也点燃了整个市场对于申购偏股型基金的热情。自日前监管部门发布针对基金热销监管通报后,基金公司首次专门对即将发行的新产品就发售规模发布补充公告。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从2014年以来,业绩排名前十分之一的偏股基金的平均规模均未超过25亿元,且仅2014年最为接近25亿元的水平。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主动管理的股基通常有容量限制,规模太大不易操作。
多家公司严控产品规模
监管层在1月23日发布的2018年第1期监管通报中要求,管理资产规模应与自身的投研能力、人员储备、系统运营、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各方面能力相匹配,切忌脱离自身管理能力盲目扩张规模;综合市场调研和投资管理能力等因素,审慎设定募集期产品目标规模;合规稳健开展基金销售,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据悉,上述指导要求便是针对1月以来,多只偏股型基金的火热销售。据数据统计,截至1月31日,今年1月起始认购的偏股型基金总募集份额为515.42亿份,较2017年12月大增167.14%。
而于本周一发行的嘉实核心优势在1月27日公告称,为了做好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首次募集上限为90亿人民币。这是日前监管部门发布监管通报后,基金公司首次专门对即将发行的新产品就发售规模发布补充公告。
而对于存量产品,从去年以来,也有多只基金发布限售公告,为的是严格控制规模。如2017年10月,东方红资产管理一连发布几个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涉及旗下五只混合型基金,加上9月份暂停大额申购的两只产品,该公司一个月左右就限购了7只基金产品。
25亿或是峰值
在震荡市,绩优基金特别容易受到投资者的大力追捧,加上开年以来负责托管基金的各家银行需要做“开门红”业务拼业绩,基金营销力度纷纷加大,产品规模随之水涨船高。但实际上,过大的规模并不利于基金经理管理。
记者统计基金过往业绩发现,25亿元或是主动管理基金规模的平均峰值,高于这个规模的产品,很难有特别高的业绩。据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主动偏股基中,业绩在前十分之一的基金共有313只,门槛为4.96%。据2017年基金四季报数据,这313只基金的平均规模在6.43亿元,其中规模超过50亿元的基金仅有6只。
2017年主动偏股基中,全年业绩在前十分之一的基金共有235只,门槛为24.94%。2017年基金四季报数据显示,这235只基金的平均规模在18.58亿元,规模超过50亿元的基金仅有23只。
2016年,主动偏股基中,全年业绩在前十分之一的基金共有153只,门槛为4.57%。据2016年基金四季报数据,这153只基金的平均规模在10.79亿元,规模超过50亿元的基金仅有1只产品,即长信量化先锋。而2015年、2014年业绩前十分之一的基金平均规模分别为23.16亿元和23.51亿元,均未超过25亿元。
规模过大不宜操作
虽然并不是所有规模越大的产品业绩就一定很差,如2017年全年,偏股基金业绩排名前20位中,还有两只超过100亿规模的产品,如易方达消费行业(133.08亿元),2017年回报64.97%,以及东方红睿丰(128.71亿元),2017年回报为54.75%。且还有多只产品规模超过50亿元。但规模越大的产品,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的考验也越大。这也是为什么去年有多家公司旗下的偏股基选择限购的原因。
“20亿元、30亿元左右的规模比较适合我。”北京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实际上,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投资风格,都有一个适合的规模,一旦规模过大,就不好操作了。
同时,主动管理的基金容量也受到了一定限制。据华南一位基金经理分析,由于该类产品通常是重点持股和集中持股,单个持有的股票占比很大,比如有些基金经理喜欢把重仓股上到10%,如果基金规模100亿元,一只股票便会持有10亿元的规模。但现在很多公司市值较小,持有10亿元是有困难的。“主动管理基金的股票是一个人在管,一个人关注的股票不可能特别多,每只股票要挖得深,一般也不会看特别多的股票,大多会集中持股,而集中持股就会有重仓股。如果某一股票重仓,盘子足够大,这个股票就会买很多。但规模过大,你进去不容易,出来就更加不容易。”他说。
另一位量化基金经理则表示,虽然同是主动管理,但量化基金能够容纳的产品规模比其他主动偏股基金要大。据悉,量化基金通常情况下是算法交易,可以把大组合切分成很多个小组合,每个小组合自己的资金量很小,例如把300亿元分成20个组合,如果持股数量30只,每只股票一天的成交量才500万元,用程序化下单的模式对市场没有太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