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国字号商标引发混战 川酒集体围攻
“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企业以企图注册成为‘国酒’商标,从而对整个行业带来不利影响,呼吁每个白酒企业都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依靠自身的综合实力赢得市场的认同,赢得消费者的口碑。”苗国军表示。
与“国”字号无关的杜康为何如此愤怒?有质疑称,杜康在借由此事炒作,扩大品牌影响力。苗国军解释说:“杜康的高端酒是酒祖杜康,没有‘国’字号系列产品。无论是公开信还是异议书,杜康都没有发出任何提及杜康的内容,因为借助这个机会炒作、宣传杜康不是我们的目的。”
古井:唯一的支持者
在集体“反茅”声浪中,古井的“支持”分外惹眼。
“我很赞同。因为作为我们国家的商标,应该保护我们的民族企业。中国白酒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我敢说只有白酒才真正能够和国际化品牌去抗争。”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金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明确赞同茅台成为“国酒”。
“茅台作为我们行业的领头羊,代表整个中国白酒。我认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这个决策是对的。”梁金辉认为,“维护民族品牌,大家应该抱团取暖。”
梁金辉表示,“谁是国酒?我不在意。我想大家没有必要在国酒概念的问题上争执,应该站在民族的利益上、中国酒业的发展上看待这个问题。”
巴拿马金牌属于谁?
1915年,政局动荡的中国受邀参加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这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向世界展示经济水平的历史性盛会,自此以后,中国产品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
按照汾酒集团的介绍,“1915年,山西汾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白酒品牌唯一甲等大奖章。”但众所周知的故事是,茅台因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名震全球,在此次会展上,茅台因包装简陋而被忽视,后因工作人员怒砸酒瓶溢出酒香,才征服各大评委并荣获金奖。有趣的是,这块神奇的金牌,出现在众多白酒企业的宣传话语中。五粮液集团、泸州老窖集团、山西汾酒集团和陕西西凤酒集团都声称获此大奖。
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公开炮轰:“很多知名企业都打着自己品牌的酒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完全是虚假宣传。”李秋喜强调,“汾酒是唯一。”“我们知道,说出了事实真相,可能会让一些兄弟企业不高兴,但中国的酒文化绝不能‘戏说’。”
此外,同样自称在此届展会上“夺金”的还包括河南信阳毛尖、福建坦洋功夫红茶和酿造红酒的烟台张裕集团。
“千亿茅台”的必胜之战?
“虚高”的品牌价值
“国酒之争”持续发酵,茅台“2012年半年度报告”也在此时出炉。
根据财报公布的信息,二季度预收账款比一季度减少了17亿元,比年初减少了30亿元,仅为40.5亿元,按照茅台制定的年度目标,如果要完成规划,下半年茅台的收入要达到145亿元。
“茅台的中报低于预期,如果要完成年度目标,难度很大。”中投证券分析师柯海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是:“今年5月份起,茅台开始逐步控量,力挺批零价,控量的范围包括批条酒及部分经销商,目的在于清理渠道库存,而且直营店经营进度较慢。”
近年来,随着经销商结构的变化,“茅台对零售终端的价格控制能力越来越弱,产品价格被节节炒高,但受益者都是中间环节的控制者,而非茅台本身。”王宏介绍说,虚高的价格令茅台承受市场压力,遭到舆论质疑,也带来了假酒泛滥的危机。
假酒屡禁不绝已成为茅台的痛处,在反对茅台“国酒”之称的声音中,就有以此为由的质疑。“假酒是地方职能部门的事,我们企业已经做了不少的努力了,但还需要地方公安、工商局出面处理,光靠企业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只能说尽我们的力量维护市场,减少假酒对品牌的危害。”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中层干部徐忠华解释说。
“假酒会稀释茅台的品牌价值。”白酒营销专家陈默分析说,茅台近年来问题缠身,“葡萄酒、啤酒产品推广不力,政府消费打压趋严,渠道控制不力,库存积压过剩,量价齐跌,包括股价下行,都使茅台不被业界看好。”
2012年上半年,茅台价格持续下滑,资本市场反应也逐渐消极。肖竹青评价说:“茅台只涨不跌的神话破灭了,大量囤货代理商损失惨重,这也是囤货茅台酒的投资者和投机者遭遇资金紧张抛货低价倾销所致。”
茅台价格飙高,缘于经销商的“炒作”。“他们直接从厂家拿货,量非常大,而且价格便宜,一旦有几个大经销商结成联盟,就可以造成一个城市或部分地区的产品垄断,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然后他们借机囤货,炒高价格,再陆续发货出售,获取最大利润。”北京市鑫源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瑞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茅台的高价并非是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的结果。
“所以茅台的品牌价值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如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附加值,以更好地控制经销商,抬高价格,并且保持资本市场的热情,这就需要一个重磅炸弹。”陈默说,“‘国酒’商标显然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