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基金有种子土壤差 “盐碱地”难发芽
种子:高管自掏腰包认购1000万份
土壤:高管流动性大、监管机制缺失
种子基金“盐碱地”难发芽
一种被称为“种子基金”的基金新产品正向投资者逼近。《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一份关于设立种子基金的初步方案日前已下放到了部分基金公司。据了解,该类基金的募集规模仅需5000万份,其中的1000万份由基金公司的股东、高管认购或基金公司以注册资本金认购。
有基金业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种子基金”从形式上将基金公司的利益、高管的利益与基民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这符合市场对基金业管理的改革诉求。但也有人士直言,在基金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基金业监管制度尚需完善的阶段,种子基金在落实阶段,可能出现“管理层有心,基金公司无力”的局面。
产品:两大设计亮点
募集规模5000万份 管理层1000万份
基金业关于监管层欲推种子基金的风声渐起。据悉,此次监管层欲推的种子基金,在产品设计上,主要有两大亮点:一,基金募集规模超过5000万份即可;二,基金公司的股东、高管认购或基金公司以注册资本金认购必须满1000万份,且这部分认购份额有3年锁定期。
《国际金融报》记者为此询问了多家基金公司,得到的答复大意相同:有耳闻,初步方案只是下放到部分基金公司,具体细则未出台。
“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多了一个选择,不过由于没有具体细则,因此无法评论。”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日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从大方向上看,种子基金是将基民的利益和基金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目前监管层给公募基金募集规模设立了2亿元的最低门槛限制,而种子基金的募集规模只需5000万份,新浪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庄正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置低门槛,原因有二:首先,弱市下,种子基金变相降低初始募集额,鼓励基金公司积极入市;其次,如果设立门槛规模过高,小基金公司可能难以负担。
至于基金公司管理层必须认购份额,且有3年的锁定期,庄正认为,基金公司管理层参与投资,在种子基金因投资发生亏损时,让基民有一种生死与共的感觉。据记者了解,种子基金的审批和发行可以走快速通道。
初衷:与基民同乘一条船
对小公司风险偏大 对大公司约束力小
不难看出,监管层希望通过推种子基金,为基金行业探索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设计方案能否收到理想效果,部分基金业人士对此表示担忧。
种子基金通过给管理层认购定量,实现风险共担机制的改革,庄正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对于小型基金公司,特别是尚未盈利的小基金公司来说,投入1000万元,在运作上风险偏大;对于年盈利2亿元的大基金公司来说,1000万元的投资额度又偏小,可能会出现基民利益和投资者利益捆绑得不够紧密的情况。
对于后一种担忧,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直言,种子基金只能是一种补充,不会成为公募基金主流,公募基金靠的是广大散户,而不是靠种子出资人。
“种子基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其实现在很多券商集合产品都有自有资金和高管资金的参与,基金也有不少产品有高管认购,但业绩并没有根本改善。”江赛春强调,二级市场是否真的有持续赚钱效应,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庄正看来,如果方案中规定了出资比例可能效果会更佳。即不管基金规模多大,基金公司认购基金规模的20%,才能够保证基金公司利益和投资者利益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