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发展基金出台引热议 未来应用需透明化
北京4月19日电日前,财政部公布了《民航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此前的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合并为民航发展基金,征收标准总体不变。《办法》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多方面关注和热议,有专家学者认为此举使得民航收费用途更加明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民航业发展质量。而也有声音认为,促进民航发展不应由公众来“买单”,对乘客征收基金的行为欠妥。
支持:专款使用,范围更广
《办法》提出,民航发展基金由原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原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合并而成。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上缴中央国库,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基金征收、使用、管理等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在此之前,机场管理建设费是对旅客征收,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是对航空公司征收。合并为民航发展基金后,征收标准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民航发展基金仍维持了原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征收范围和征收标准,没有额外增加缴费者的负担。
《办法》还从通用航空发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和新技术应用等七个方面明确了民航发展基金的使用范围。有专家指出,原来的机场建设费、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只能用于机场建设,而现在改为民航发展基金,则意味着其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服务。同时使用范围也得到了明确,便于规范资金使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员魏际刚认为,从名称上来说,新基金以“发展”替换了“建设”,这表明新基金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有利于提升民航业发展质量,最大程度发挥基金的经济社会效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认为,与过去相比,新基金的使用范围将出现变化,过去只是机场的建设和改建,而在未来,新基金作为产业基金支持的范围更广,如支持民用航空这个领域里的一些薄弱的产业环节等。若投到民航一些关键的发展环节,对整个民航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对通用航空的发展将起到很好作用,可以惠及广大百姓。
此外,在《办法》提出的基金使用范围中,“民航节能减排”被提上了重要位置,其内容包括支持民航部门及机场、航空企业节能减排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节能设施或设备更新改造,行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建设等。这在此前的机场建设费中并未提及过。有媒体将此举与欧盟的航空碳税联系起来,认为将有利于我国减排事业的推进。
质疑:成本转嫁,变相收费
在民航发展基金存进行业发展的效果得到肯定的同时,其向旅客征收的行为也引起了广泛质疑。多方声音认为,此举实际是将原本饱受争议的机场建设费“换个马甲”继续征收,是本应由航空公司担负的发展成本向乘客转嫁。即使基金需要乘客缴费,办法出台之前也应充分征求社会意见,由部门出台文件强制收取的做法未免欠妥。
福建省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孙瑞灼表示,民航发展很重要,建立民航发展基金也很有必要,但加快民航发展是民航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事,不应让公众为民航业的发展买单。这与当前减轻群众负担、还富于民的发展理念不符。
有评论文章认为,民航发展基金应该由民航企业、机场共同来筹集费用,不应该打旅客的主意。如果民航发展基金需要旅客缴费,应该拿出充分的依据征求广大旅客的意见。在不征求社会意见的情况下强行收取,未免有“霸王条款”之嫌。
有网民提出,中国民航业经过多年发展,基础建设基本完成,甚至很多机场建设过剩造成浪费,民航业自身如安全、发展、转型、结构等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来解决,而不是变相向旅客收费。如果解决民航问题确实需要资金,应该行业内自筹。
学者邢理建撰文指出,政府基金从资金来源讲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资金来自财政划拨款,二是资金从政府预算外收入账户划拨,三是资金向社会募集,由政府在约定年限向募集对象支付本息。现在,民航发展基金来自乘客,从基金类型看应该属于第三类,也就是说,向乘客征缴民航发展基金并非不可以,但需要以一定方式向乘客支付基金红利。这样才算是既体现了法治原则,又遵循了市场规矩。
质疑:成本转嫁,变相收费
在民航发展基金存进行业发展的效果得到肯定的同时,其向旅客征收的行为也引起了广泛质疑。多方声音认为,此举实际是将原本饱受争议的机场建设费“换个马甲”继续征收,是本应由航空公司担负的发展成本向乘客转嫁。即使基金需要乘客缴费,办法出台之前也应充分征求社会意见,由部门出台文件强制收取的做法未免欠妥。
福建省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孙瑞灼表示,民航发展很重要,建立民航发展基金也很有必要,但加快民航发展是民航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事,不应让公众为民航业的发展买单。这与当前减轻群众负担、还富于民的发展理念不符。
有评论文章认为,民航发展基金应该由民航企业、机场共同来筹集费用,不应该打旅客的主意。如果民航发展基金需要旅客缴费,应该拿出充分的依据征求广大旅客的意见。在不征求社会意见的情况下强行收取,未免有“霸王条款”之嫌。
有网民提出,中国民航业经过多年发展,基础建设基本完成,甚至很多机场建设过剩造成浪费,民航业自身如安全、发展、转型、结构等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来解决,而不是变相向旅客收费。如果解决民航问题确实需要资金,应该行业内自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