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回暖预期抬头 债券基金终于到了买入时机?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赵晛
自去年四季度调整以来,债券市场走弱已经三个季度,加上今年委外资金赎回、监管政策高压等利淡消息持续充斥债市,债券基金很少受到投资者关注。不过,记者注意到,近期债市开始有回暖的迹象,多家机构认为目前债市利率水平已具备吸引力,但货币政策不具备宽松预期、突发监管政策扰动债市,是担忧的最大因素。
6月部分债基业绩走高
上周以来,债市在持续的震荡态势之下有了回暖迹象。中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上周一的3.5841%一路回落到上周三的3.5354%,这也是5月8日以来首次回落至3.60%以下的水平。本周一,央行逾千亿逆回购投放以稳定半年末流动性预期,则使债市做多情绪继续攀升。
随着债市小幅回暖,部分债券型基金的业绩也开始走高。截至昨日,126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6月以来涨幅超过了1%,占总体比例的12.70%;其中仅有26只债基的今年涨幅超过了2%。也就是说,不少基金6月涨幅就超过了今年以来涨幅的一半。
59只混合一级债基6月以来涨幅超过了1%,占总体比例的32.96%;其中有13只今年以来涨幅超过了2%,占总体比例的7.65%。6月以来,混合二级债基的业绩最优,199只涨幅超过了1%,占总体比例的41.63%;其中37只今年以来涨幅超过了3%,占总体比例的7.72%。
虽然今年以来各类型债券基金当中,QDII债基以1.42%的平均收益领涨债券基金,不过该类型基金6月份却表现平平,仅有2只QDII债基6月以来涨幅超过了1%。
几个维度考量债市后市
基于4月份开始的强监管以及央行的边际收紧,再到当下的监管协调以及央行不松不紧的精准投放,不少分析师对债市的乐观情绪已经开始上升,招商证券、华夏基金、华安基金等机构认为下半年债市将会逐渐走高,方正证券认为7月过后一轮时间较长的债券牛市将会开启。记者梳理了多家机构分析师看好债市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观点。
从下半年影响债市的各种因素来看,基本面PPI、PMI、工业增加值等可能会由高点回落,补库存周期的基本结束导致上游工业增长已步入尾声,叠加地产周期尾部需求不足,宏观经济面临放缓压力。对债市而言,由于对美联储6月加息有较为充分的消化,市场受此影响较为有限,近日长端利率债已出现下行;金融去杠杆监管措施短期内趋于缓和,银监会允许部分银行推迟报送业务自查报告,并且设置了缓冲期为银行实现合规达标预留时间。这些有利于债市走好。
从技术指标的角度来考量,当前的收益率曲线已出现了不稳定性,债市已在接近底部。在空间价值上,当前的债市收益率相对经济基本面来说明显高估,此前的曲线已出现了异常平坦的状态,一旦曲线出现修复行情,将可能转为陡峭化下行;在时间价值上,经济名义增长率或在近期回落,这个时点往往是市场开始博弈货币政策宽松的时点。
除此之外,虽然“防风险,去杠杆”仍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很多机构和分析师都提到了央行对流动性的态度有所缓和,这在央行近期向公开市场投放跨季资金,提前、超量续作到期MLF已有所体现。
不过,在多数机构唱多债市的时候,华创证券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今年晚些时候,伴随着金融去杠杆最猛烈时候的过去,利率可能会到达阶段性的高点,但不会马上大幅的下行,更大的可能是保持在高位的震荡。国泰君安、中信建投也指出,近期的债市上涨充其量是一波熊市反弹,债市相持阶段还没结束,货币政策不具备宽松预期及突发监管政策扰动债市是担忧的最大因素。
投资债基兼顾回报与风险
虽然目前债券收益率已具备吸引力,但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仍无法预计。那么,如何在博取债市走牛收益的同时又能降低风险?纵观各类研报及分析师的债券配置建议,其中也有两面兼顾的投资方法。
方正证券固收高级分析师杨为敩建议,把配置转为哑铃型配置——一方面等待后面的预期转向,博取未来中长端利率债的比较丰厚的资本利得,另一方面在目前货币政策偏紧的时候配置短端债券及同业存单,争取偏高的短端利息。
华创证券固收分析师吉灵浩表示,现阶段应以短久期的防御为主,银行投资债市的资金在自查之后风险还会存在,债市的修复需要时间,等适当时候再从短久期向中长久期的产品去过渡。反映到债券基金的类型上,可配置短期纯债型基金、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型基金的同时,若债市继续有转牛的趋势,可适当配置一些中长期纯债基金博取高额收益,但不能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市面上有10只短期纯债型基金(各份额分开计算),但与货币基金动辄4%的7日年化收益率相比,今年以来和6月债市回暖后的短期纯债型基金收益率都不尽如人意。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基于债市未来调整的空间有限,今年下半年该类基金的收益率跑赢货币基金是大概率事件。投资者需注意各类债基的投资标的差异,相比纯债债基投资对象仅限于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二级债基可少量参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收益率和波动都高于纯债债基,但在可转债投资上,各产品间存在不小差异,是否参与投资还需查询基金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