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险四川藏区扶贫记:牦牛保险、大病保险等多措并举 助力藏民精准脱贫
众所周知,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3年底四川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5万人、占全国7%,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地区、大小凉山、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这四大片区,国家明确的“三区三州”贫困地区涉及四川省的就有凉山州以及甘孜、阿坝高原藏区。
而保险生来就有扶危救困的属性。近年来,中华财险在四川民族重点扶贫地区,根据当地扶贫扶持农业保障需求,量身打造农险产品,如:凉山水果类,甘孜、阿坝牦牛、养肚菌、青稞等,应保尽保,助力政府扶贫产业支持有成效,农户收益有保障。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跟随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走访了阿坝州和甘孜州,深入了解了该公司在当地开展的扶贫项目和成效。
牦牛保险助力藏区牧民脱贫致富
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素有“中国牦牛之乡”的美誉,但因草原资源有限,加之受恶劣自然环境和严寒气候条件的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潜在风险很大。同时这里也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2017年,为服务国家“治边稳藏”战略,中华财险成立若尔盖支公司,以牦牛保险为精准扶贫突破口,在若尔盖县建立起现代草原畜牧业风险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以保险助力高原藏区牧民脱贫致富的创新路子。
若尔盖支公司负责人周晓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19年,公司共承保牦牛33.65万头,提供风险保障6.73亿元,支付保险赔款1931万元,受益农户4000余户,为若尔盖县按期退出贫困县做出了一份保险贡献。”
牧民谈牦牛保险承保 吴敏/摄
在阿坝州若尔盖县的大草原上,一位牧民正吆喝着一大群牦牛在吃草,他告诉记者:“牦牛养殖环境差,主要面临自然风险和疾病风险等问题。前些年饲养的牦牛死了只能认命,损失非常大,现在有了牦牛保险,不论是病死、饿死、冻死、淹死还是被狼袭击而死,保险公司都能赔钱,极大减少了我们牧民的损失。”
据了解,一头牛犊的市场价格在4000元以上,一头种牛价格在1万元以上。对牦牛养殖进行保险保障,不仅能让牧民稳增收、不返贫,更是巩固前期特色产业的发展成效,周晓军向本报记者介绍,阿坝州推广的藏系牦牛保险,一头牦牛的总保费是130元,其中牧户承担20%的费用为26元,其余由中央财政承担40%,补贴52元;省级财政承担33%,补贴42.9元;州级财政承担4%,补贴5.2元;县级财政承担3%,补贴3.9元,“目前的牦牛保险主要是保成本,2000元封顶。”
死亡牦牛理赔签字 吴敏/摄
理赔是保险经济补偿职能最直接体现,“去年我买了300多头牦牛保险,死了将近30头,给我报了3万块,牛死后报上去后7天内能到账。”一位牧民边在赔款单上签字边告诉记者,有了这笔理赔款还要继续扩大牦牛养殖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死亡的牦牛如果处理方式不当,也将直接影响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还会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过去死亡的牦牛,我们都是直接埋在草原的地里,但这种处理方式对我们也有影响,比如这块地长出草之后,被养殖的牦牛吃了,就会生病,现在都是由保险公司处理,我们牛的病死率也降低了。”一位拥有300头牦牛的养殖大户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中华财险出资100万元支持若尔盖县建设无害化处理厂,2020年再追加投资150万元,通过与政府动物检验检疫部门、无害化处理三方共同参与病死畜禽“保处”联动,建立养殖户风险有保障、病死畜禽可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为下游生物燃料、有机肥料提供原材料的联动机制,形成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和食品安全的循环发展模式。
登记、查勘、核实、定损、消毒、装车、无害化处理、理赔。在若尔盖县达扎寺镇红光村政策性牦牛保险定损查勘点,牧民将因病或因被狼袭击而死的牦牛运载到查勘点,随后,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厂等工作人员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理赔程序。
周晓军介绍无害化处理 吴敏/摄
“疫情期间,我们重点加强对死亡牦牛定损收集处理、重大疫病的防控、牦牛尸体无害化处理和养殖户等的消毒工作,在对死亡牦牛进行查勘定损后,会有专车将死亡的牦牛运送到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周晓军说道。
当然,保险除了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职能外,防灾减灾也是应有之义。每年冬春季,白芒大雪覆盖草场,食草减少成为牦牛过冬御寒的最大考验。牦牛最难熬的时候,就是暮春之际,因为高寒牧区天然草场草还没发芽,牧民只好让牛在雪地里啃冬天留下的枯草,牛被饿死也是常有的事。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加大对牦牛养殖户防灾减灾帮扶力度,2018年开始,中华财险开展了“牧草联动”项目,即在每年的夏秋季,草场草青茂盛,牦牛膘肥体壮之时,以1800元/吨的价格从牧民手里收购牧草,作为春冬防灾防损储备草料,若发生雪灾或者春季草料匮乏时定向免费发放到受灾地区养殖户手里。“牧草联动”项目带动了当地人工种草业5500亩,中华财险从麦溪乡一个点每年采购65吨牧草。
麦溪乡“牧草联动”点 吴敏/摄
对于采购草料起到的作用,周晓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因为黄河上游草原保护,将牧草变成了经济作物,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当地贫困户每年月30人的短期就业,将收购的牧草在牧户遭遇天灾时及时送给老百姓,即承担社会责任,又给老百姓解决了牧草匮乏的燃眉之急,保住老百姓的财产,降低了损失,奠定了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型的基础。
保险的导入,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增强了牧民谋发展的信心,解除了牧民的后顾之忧。据本报记者了解,得益于牦牛保险贡献,若尔盖支公司被若尔盖县委授予“脱贫攻坚”先进单位。阿坝中支被若尔盖县委授予“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优秀企业”。此外,若尔盖支公司还获中国银保监会系统“青年文明号”表彰,其农险服务岗员工泽旺郎达入选“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共青团员”。
大病保险减轻藏区群众医疗负担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国家持续通过医保扶贫综合保障政策帮扶贫困人口,中华财险也充分发挥保险服务的主业优势,在甘孜、广安、遂宁、眉山、宜宾、天府、雅安、凉山、成都9地承办政策性健康险。2020年覆盖人群972.77万人,提供风险保障17767亿元,赔付支出1.63亿元,受益群众9.16万人。
甘孜州医保局人员接受采访 吴敏/摄
中华财险还在甘孜州深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帮助一户户家庭摆脱“因病致贫、返贫”的困境,防止“病根”变“穷根”。
本报记者从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了解到,甘孜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自2013年启动,是四川首个大病保险项目,采取人保财险与中华财险共保的方式运营。多年间累计赔付超过2.3亿元,受益人群超过10万人,为高原藏区120万各族群众系上健康“保险绳”,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写下“稳藏必先安康”保险注脚。
在对精准扶贫人员实施政策倾斜后,2018年又对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人员、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孤儿、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人员每段赔付比例提高了5个点,起付线由8000元降低至4000元,切实减轻了城乡居民贫户人员患者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比例达6.7%,增加贫困人口的获得感。
今年67岁的康定市大病保险参保患者翁母,2018年8月因脑干的脑内出血、窦性心动过速、肺部感染等问题住进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经过8个多月的治疗,翁母终于在2019年4月17日出院,在这期间,她的住院总费用为1149873.75元,大病保险支付了678812.66元,极大的缓解了翁母家庭的经济压力。
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唐祯林向记者介绍,甘孜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实施,有效减轻城乡居民参保大病患者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比例达12%,对个人最高赔付金额高达67.88万元。中华财险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履行经办合作协议义务,确保了城乡居民参保患者大病保险待遇及时兑现,保障了大病保险制度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另外,由于甘孜幅员面积宽,交通条件相对较差,承办商业保险机构在各县(市)服务网点少,按承办商业保险公司的要求必须将赔款赔付到参保患者银行卡,但甘孜有部份参保患者没有办理银行卡。为了即时赔付参保患者大病保险待遇,依托医保局“金保”系统,在城乡居民业务应用软件中统一开发了大病保险待遇结算模块,参保患者无论是在联网医院结算医疗费用,还是在医保经办机构结算医疗费用,均已实现了大病保险待遇与基本医保待遇一单同步即时结算。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华财险还在成都承办双流、高新和新津三个区长照险。截至2020年8月,中华川分居家照护、三方专业机构照护失能失智人员1584人,合计支付保险金388万元,把党和政府温暖惠及失能失智人员心中。
据唐祯林介绍,中华财险累计在川挂钩帮扶14个市州24个村,有300余名同志奋战在农村基层一线。向5个村派驻扶贫第一书记,在5个村设有驻村工作队员,所有帮扶村落已全部脱贫“摘帽”,踏上了衔接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在谈到公司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时,唐祯林直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带来不小挑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四川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场必须打赢且必定打赢的硬仗和大仗。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将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川银保监局决策部署,勇挑重担,全力冲刺,以更高的站位和劲头抓决战决胜,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助力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