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兜底期货风险看上去很美
目前保险业正在创新模式,以保障农业风险。继指数保险、农村小额信贷险问世后,近日,7家险企参与的“保险+期货”模式“胎动”,将保险与期货挂钩来转移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但受制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关性、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市场容量和系统性风险等因素,保险挂钩期货的模式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保险+期货”模式胎动
“保险+期货”模式在今年初得到政策批准,获准稳步扩大试点。大连商品交易所日前发布消息称,目前已有12家期货公司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获批立项,人保财险、安华农险、阳光农险、国元保险、大地保险等7家保险公司参与。
具体来看,永安期货在吉林省6个地区开展的玉米“保险+期货/期权”试点、浙商期货在黑龙江省嫩江县开展的大豆“保险+期货”试点、新湖期货在辽宁省锦州义县开展的玉米“保险+期货”试点、南华期货在黑龙江赵光农场开展的大豆“保险+期货”试点等。
“承保传统的农产品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可能因农产品某一时段价格的剧烈波动而面临巨大的赔付风险,”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分析道,“保险+期货”的模式,是险企接受投保人就某种农作物或者畜禽产品的投保,为转移风险,保险公司转手将这笔业务在期货市场上购买看跌期权合约,如果到了交割期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将得到的期货差价补偿,而后向投保农户理赔。
某期货公司人士也表示,“保险+期货”模式建立了一种外循环的市场化利益补偿机制,能够利用市场化手段补偿农户损失的同时,避免价格托市等行政干预对农业产业链条上价格信号的扭曲。
兜底能力待考
尽管“保险+期货”可以解决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问题,但在实操中,诸多不确定的风险犹存。
早在去年8月,人保财险率先推出玉米和鸡蛋期货价格保险,承保辽宁省锦州市义县51家农户的1000吨玉米和大连普兰店、黄冈浠水4家农户的300吨鸡蛋,并与新湖期货签署协议,利用期货市场转移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但截至去年底,玉米期货价格保险合计赔款24.11万元、赔付率达208.2%;鸡蛋期货价格保险首期赔款6.53万元,赔付率51.04%。
人保集团风险管理部李华直言,“保险+期货”模式存在合理定价问题,即保险基于纯损失率的定价与场外期权基于标的合约价格实时变化的定价存在分歧,使前端保险价格与后端期权价格倒挂。
在庹国柱看来,“保险+期货”还面临着若干风险,如期货市场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盘子”接受购买看跌期权合约,如果很难找到足够的看涨期权合约的购买者,期货公司本身经营会面临挑战;大规模操作期权交易,因为期货交割结算与保险理赔的操作有时间差,对作为中介人的保险公司来说也有操作难题。
短期内难大范围推广
某参与试点的险企负责人坦言,“保险+期货”模式并非很多险企所愿参与,目前来看,只是部分期货公司的一头热。
对此,庹国柱也表示,受制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关性、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市场容量等因素,目前只能根据套期保值的现实可行性决定试点的范围与规模,短期内难以大面积推开。
李华认为,实践不应仅限于期货价格保险,更应着眼于为险企提供向资本市场转移风险的渠道,从而规避诸如巨灾等系统性风险,对传统再保险通过风险多元化消除非系统性风险的方式形成有力补充。“保险+期货”未来将会向巨灾期货、期权等保险风险证券化方面,以及天气期货、互换等天气衍生品方面发展。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政府、银行等资源,在增加支持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并深化“保期”、“银期”合作。同时利用“场外期权”,从购销两端帮助化解产业经营风险,增强衍生品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