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首次发布侵害消费者权利典型案例 这些常见保险骗局您得多留心

2018-12-05 10:38:17来源:郑州晚报
字号  

  近日,银保监会首次发布常见的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包括人身险、保险中介及保险销售中的一些“坑”,希望进一步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案例1 谨防汽修单位骗取保险金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第一个违规案例为汽修单位利用保险消费者信息骗取保险金,指的是有保险消费者向银保监会某派出机构投诉,反映某汽车修理厂利用投保车辆制造假赔案,并使用其身份证私自开设银行账户,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对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为防范不法分子利用保险消费者信息骗取保险金,消费者在办理车辆理赔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保护个人身份信息,保管好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尽量减少代办理赔。二是确需委托他人代办理赔时,应亲笔签署委托授权书,确认授权范围和有效期,不要轻易将证件原件交与他人;提供证件复印件时,注明使用范围、有效期等。三是车辆理赔结案后,及时查询理赔记录,核对出险次数及赔款金额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四是如理赔记录存在异常,及时联系保险机构进行核实;一旦发现相关人员利用保险消费者信息骗取保险金,应协同保险机构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维护自身权益。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案例2 谨防电话销售误导宣传风险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根据相关保险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开展电话销售的产品限于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可以销售分红型人身保险产品,但不能销售万能保险产品。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监管提醒消费者,通过电话渠道购买人身保险产品,要注意以下事项,防范消费风险:一是了解保险产品的性质,根据保险监管规定,人身保险电销渠道限于销售普通型和分红型人身保险产品。二是了解保险产品的关键信息,如保险产品名称、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金额、保险期间、缴费期间、退保损失等,做到心中有数,以防被误导。三是收到保险合同后,应及时阅读合同条款,发现误买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的,可在犹豫期内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除扣除不超过10元成本费以外,退还全部保费;解除一年期(含)及以下人身保险合同的,保险机构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四是如遇电话销售人员误导宣传的,可向监管机构投诉。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案例3 谨防夸大产品收益欺骗投保人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第三类违规案例为故意夸大保险产品收益欺骗投保人销售行为。对此,监管提醒消费者:一是正确认识保险保障功能。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手段,保险产品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人身保险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在被保险人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时给付保险金。二是勿受高息诱导。有的销售人员在推销人身保险新型产品时,存在以历史较高收益率进行披露、承诺保证收益等销售误导行为。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对待销售推荐行为,树立科学保险消费理念,认真了解保险合同条款。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案例4 谨防业务员隐瞒重要信息或代抄风险提示语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第四个违规案例为保险公司业务员隐瞒重要信息、代抄风险提示语。此前,银保监会某派出机构收到保险消费者李某投诉:称其在某寿险公司业务员黄某介绍下购买了一款年金保险(分红型)产品,黄某在销售过程中承诺并夸大收益,未对保险条款中的现金价值、退保损失等重要内容进行解释,引导李某在接受保险公司回访时对全部问题都回答“是”,并且代投保人李某抄录了风险提示语。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在上述案例中,保险公司业务员黄某存在隐瞒合同重要信息、代抄风险提示语句等问题。此外,投保人没有充分意识到抄写风险提示语句和接受保险公司电话回访的意义。记者 倪子K4y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上一篇:河南省医疗保险建筑行业创新服务平台上线
下一篇:社保领域关键改革将迎新突破 长期护理险顶层设计将出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