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能轻信保险推销 建议轻易不买储蓄型保险
保险,现代理财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保险的美誉度却始终不高。不是保险产品不好,而是保险营销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轻则误导,重则欺骗,受骗上当的投保人,自然不会对保险有好感。虽然过去一年间,管理层在不断加强对于保险营销的监管,但是要完全杜绝保险推销中的问题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要避免被忽悠,首先就要对那些不能轻信的保险推销手段有一个了解,以防患于未然。
警惕1:白天打到家中的推销
“你好,我是XX保险公司。最近我们回馈老客户,有一份礼品赠送给你,有空你来拿一下吧”,诸如这样的电话,相信不少读者经常会收到--而这些电话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白天打至家庭固定电话。若你信以为真去领取礼品,往往会发现所谓的礼品不过是廉价货,而接下来就有不少人围着你推销某款保险,稍有些意志不坚定,往往就被忽悠买了并不合适自己的保险产品。
保险代理人冒充保险公司,以送礼品、旅游、分红等名义来吸引客户,这是不良保险代理人常用的“歪门邪道”之一。上述人员之所以选择白天打固定电话,就是看中白天大多数中青年都上班不可能在家,接电话的往往都是老年人--而老年人对保险知识更不了解,更容易受骗。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对任何白天通过固定电话打过来的保险相关电话都不做回应,是最为保险的对策。当然,如果此类电话始终纠缠不清,读者不妨询问对方保险“展业证号”,往往对方立刻落荒而逃挂断电话--原因很简单,选择白天打固定电话,希望遇到的就是不懂保险的人,若对方发现你连“展业证号”这个颇为内行的术语都知道,一般都会明白绝非他们容易骗到的对象,自然收手。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关于保险的电话呼入都是骗子,事实上目前保险电话营销大行其道,不少保险公司纷纷通过电话来和客户沟通,不过此类电话营销,一般是要你致电公司后才会主动与你联系(比如目前大热的车险),或者是往往与信用卡合作直接致电你手机,后者无需与你见面直接通过电话扣款。若你的电话有来电显示就会发现这些电话的来电号码既不是手机也不是普通固定电话,而往往是特别服务号码。部分在电话营销上考虑比较到位的公司,设置还会设立专门的验证渠道。比如中国平安的寿险电话营销,所有致电给你的服务人员都会通过短信告知它的工号,你可以登录 http://www.pingan.com/1351查询这个工号的真伪,以防止保险公司的个险代理人冒充保险公司的直销渠道来进行不当推销。
警惕2:粗制滥造的宣传单张
除了白天的固定电话外,另一类经常能遇到的保险推销“歪门邪道”,便是不良代理人自行印刷了不少宣传单派发至社区或者家庭信箱,而宣传单中存在不少误导内容。
此类误导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和上文提及的电话一样,也是假借公司周年庆、特别分红等借口要你来领取,一旦你上钩就乘机向你推销保险产品;第二种则是通过错误的数据或者断章取义的摘引来美化自己推销的产品,从而提高竞争力。
其实,这些印刷品往往并不难识别,用“粗制滥造”来形容绝不夸张。一旦看到这样的印刷品,读者就要留神了。当然,除了从印刷质量上来识别外,读者也不妨留个心眼,对印刷品上的内容不轻信,而是多甄别。譬如说所谓周年庆或者特别分红这样的回馈活动到底存在不存在,最好是拨打保险公司的官方客服电话咨询确认一番。至于说宣传资料上摘引的媒体报道,也不要过于当真。媒体报道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上述材料在摘引时往往只选用部分对自己有利的内容,而不利的往往故意忽略,所以对于宣传资料上不能做到全文复印而是摘抄只字片语或者个别段落的介绍,在没有看到文章全文之前,切勿当真。当然,即使印刷的是全文,最好还是再多一个心眼,去图书馆或者媒体的官方网站查找一番,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么一篇报道被刊发--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是难保没有胆大妄为的代理人捏造媒体报道的。
警惕3:陌生场合的见面
无论是电话还是印刷品,不良代理人归根到底还是希望能够吸引潜在投保人参加“保险联谊会”,然后忽悠他们购买未必适合他们的保险产品。之所以这样的忽悠屡屡得逞,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环境优势。
保险联谊会,虽然媒体多次负面报道,但是许多不良代理人对此却依然乐此不彼。原因很简单,保险联谊会的促销能力实在太强。对保险并不太懂的潜在客户尤其是年长的老人一旦被骗到保险联谊会上后,往往同时有多个推销人员疲劳式轰炸向你推销保险产品,而且在推销过程中往往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对收益和保障极尽夸大,对于费用和限制则避而不谈,一旁一些“托”则煽风点火,进一步诱导你自投罗网,如此一来成功率自然极高。
其实,要规避成为不良保险推销的受害者,最简单的一个途径就是不参加这种保险联谊会。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一个更简单的原则便是:不去任何陌生场合。譬如说,当对方邀请你去某地领取奖品的时候,你要求对方将奖品快递或者直接送至你家,在家中尤其是多人在场的环节下,保险代理人的说服能力和误导能力可是要大打折扣的;又或者,你可以坚持只去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点,一般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上都会公布自身的地区子公司及客户服务中心的地址,若你看到对方邀请你去的场所不在其中,那么就可以怀疑是不是要被骗去“保险联谊会”,并可以对其干脆说“不”。
建议:轻易不买储蓄型保险
一般来说,不良代理人绞尽脑汁,希望诱导投保人购买的一般都是保费较高佣金较高的储蓄型保险。所以除了竭力避免在陌生场合和陌生代理人打交道外,另一个防止被误导的原则就是:轻易不购买储蓄型保险。
相比传统纯消费型保险,储蓄型保险保障相对较弱,而且条款更为复杂,没有经验的投保人很容易被误导。所以,读者在没有确保自己搞清这些储蓄型保险的种种限制和特性之前,不妨“保守”一点,尤其是遇到陌生代理人,尤其是在身处疑似保险联谊会的场合,看到带有“分红”、“万能”、“投连”、“返还”字样的保险一概不当场购买,更妥善的选择是回家后仔细查看相关产品说明,搜索已有的媒体报道或者咨询有经验的保险客户,在确保自己真的需要此产品后再主动寻找代理人员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