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保险黄经辉:回归保障需长期财务规划
以保障型产品为主打、以新业务价值增长为导向,这种差异化策略为友邦保险带来了较好的业绩增长。根据友邦保险在港交所发布的年报,2011年税后营运溢利上升13%;年化新保费上升22%;新业务价值同比升40%,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11%。
近日,友邦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黄经辉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他同时是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业务的区域首席执行官。
国人:亟需弥补巨大的保障缺口
近两年来,在整个寿险市场以分红险为主打的氛围下,友邦保险“独树一帜”,坚持走保障产品为先的策略,友邦是怎么规划的呢?
“根据我们2011年的研究报告,中国的死亡保障缺口已由2000年的3.7万亿美元扩大至18.7万亿美元。要有一个足够的保障额度,至少要有5~10倍的年收入,但是我们现在只有一倍的保障额度。如果家庭发生一些意外情况的话,这些保额是远远不够的。友邦在业内较早地提出回归保障,并受益匪浅。2011年,保障类产品占友邦中国总保费的比例已经超过50%。”黄经辉表示。
作为区域首席执行官,黄经辉举例说,新加坡在过去20年中,新生儿出生率连续下降,一般来说,健康的出生率要达到2.2,新加坡现在连2都达不到。虽然新加坡有很多保障政策,但目前职业女性都不愿生孩子,这就造成大家的家庭负担非常重,一旦家庭支柱发生意外的话,他必须要有足够的保险保障。
“整个亚洲的业务市场还是有非常大潜力的,只要我们能够专注于提供保险保障的这个缺口,”黄经辉表示,“不仅仅是中国市场,其实我们各个市场发展都非常快速。以新加坡为例,2011年的成长率为58%,而这个成长率也得益于我们保障类产品的销售。”
“老龄”中国:商业保险如何给力
友邦一直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保障,目前中国老龄化已经很严重了,商业保险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解决养老问题,这个缺口究竟有多大,对于具体的人来说保额又应该多高?
黄经辉表示,其实全世界都面临如何来保障我们未来生活的问题。
“老百姓的退休基本上是由三个支柱搭起来的,第一个就是社保,第二个就是企业年金,第三个就是个人储蓄,想要真正启动鼓励企业年金与个人储蓄方面的成长,需要政府提供税收上的优惠。”
为了解决舒适养老的问题,个人在具体的保险筹划上,黄经辉认为应该分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要有足够的医疗保障,其次,要有针对重疾险的足额保障。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住院和重疾险保障,一旦有意外发生,就会蚕食我们为养老所储备的资金。”
黄经辉同时强调,回归保障的根本策略,其实还包含着一个长期财务规划的概念,友邦通常为客户提供20~30年长期的财务规划,但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能跟客户沟通,说服他们有规律地为未来长期生活做储备和储蓄,而非只是单纯的短期理财策略。
销售误导:根源于“匹配错误”
对于国内寿险行业普遍存在的销售误导弊病,友邦保险专家表示,从销售层面来讲,的确存在销售的盲从。为了让客户高兴,销售人员可能就找他喜欢的来看、来说、来卖。结果,“把不合适的产品用不恰当的方法卖给了不合适的人群”,这就造成了消费误导。
“目前我们有很大的保障缺口,这个保障缺口表现在很多人没有买保险,而买了保险的人,即使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劳动力,但是他买的保险还是储蓄型保险,而非保障型保险,一旦他发生问题,整个家庭就垮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