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合作共赢才有“更大的蛋糕”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通过视频连线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独家专访,就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世界观差异对政策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合作前景等回答了提问。
崔大使指出,由于国情的差异,中美双方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矛盾和分歧始终存在。美国一些人应该调整习惯以世界老大自居的心态,建立开放共赢的世界观。世界上的事情要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不能一家说了算,一家说了也不可能算。
近年来中美关系合作是主流
美若执意打“贸易战”中方绝对奉陪到底
记者:近期,美方不断挥舞贸易单边主义大棒。4月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输美的1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关税。中方随即宣布,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关税。您认为这场贸易争端会如何发展?
崔天凯:目前,中美贸易出现了较为激烈的争端,双方都公布了要采取的措施。美方也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问题。当然,我们一贯主张,任何问题都应该通过对话磋商来解决。不过,如果有人执意跟中方打“贸易战”,那我们绝对奉陪到底。中国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能力。
记者:去年11月份,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在北京举行会晤,以此为引领,建立了双边高级别对话机制,双方沟通渠道畅通。那么,美国为何还要向中国挥舞贸易争端的大棒?美国内部有什么动因促使这样的事态发生?
崔天凯: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几十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来看,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这是中美关系的主流。但不可否认,由于国情的差异,双方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矛盾和分歧始终存在。目前,中美在经贸问题上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
当然,针对这些矛盾,双方一直在进行沟通。过去一年多来,两国元首保持密切接触,多次会晤并经常通话和通信,这对于双边关系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同时,两国也需要通过加强各层级对话来解决和处理双方在某些领域的分歧和矛盾。去年两国元首在海湖庄园会晤后,中美双方建立了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外交与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与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并分别举行了第一轮对话。我们希望条件具备时能够开启第二轮对话。
中国制造处在“微笑曲线”底部区域
美国应全面客观看待顺差逆差现象
记者:目前,美国方面表现得比较矛盾,一方面挥舞提高关税的大棒,另一方面也有放软身段的姿态。如4月4日特朗普总统发推文表示,无意和中国打贸易战,但同时又称美方贸易逆差有5000亿美元,并且有3000亿美元知识产权被窃。您如何评价他这种强词夺理的说法?美方是否有意与中方缓和下来?
崔天凯:我相信双方都会认识到,“贸易战”没有赢家,只会双输。从美国各界反应来看,对可能发生的“贸易战”是存在担忧和反对意见的。特别是一些农场主和企业家们,已经表达了深切忧虑和强烈反对。
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保护不了任何人。它保护不了美国的工人、农民,也保护不了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当然也保护不了中国的工人、农民和消费者等。“贸易战”只能造成两败俱伤,这一点美方也是有所认识的。
但同时,美方有些人认为,近些年来同中国做贸易吃了亏,所以贸易赤字增加了。其实,这个问题要从全球化的大背景来看。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的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不能简单化判断。比方说,我们向美国出口很多东西,美方觉得我们赚了贸易顺差,但这顺差中的很大一部分增加值,并没有装到中国人的口袋里,有的去了其他国家,有的甚至回到了美国人自己手中。中国制造还处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微笑曲线”的底部区域,处在曲线两边顶端的是发达国家,他们得到的利益更大。
美国的贸易赤字,其实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第一,美国不仅对中国,对很多国家都有贸易赤字。第二,美元作为国际主要支付货币,客观上需要保持一定的赤字,才能维持其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第三,形成赤字也有美自身政策上的问题。美国限制部分高科技民用产品对华出口,中国想买但美国不卖,这也是造成对华贸易赤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美国对中国放开一部分高科技民用产品,那么到底是顺差还是逆差,恐怕还不好说。
此外还要看到,即使是现在,美国在服务贸易上对中国也是顺差;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美国在这方面的顺差还会相应增加。所以,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顺差逆差现象。
记者:针对美方目前使用的贸易顺差逆差公式和相关理论,中方在同美方交流时,是否有意加强沟通,帮助他们纠正不理性认识,并且正确看待新兴国家的发展?
崔天凯:一位前任世贸组织总干事曾撰文指出,当前的贸易统计方法是有问题的。应该将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增加值部分分开处理,不能说一个产品最后写上了madeinChina,其每一块钱的增加值就都是让中国人拿去了。事实上我们可能只从每一块钱的增加值中赚了几分钱。
记者:很多madeinChina是各国资本、劳动力以及流通渠道等共同构成的价值。
崔天凯:产业链调整最初的推动力是跨国公司要进行全球配置资源,哪里劳动力便宜,他们就将生产放在哪里,其目的就是为了效益最大化。所以,madeinChina也是全球资源配置的一个结果,并不能反映配置过程中其他方获取的利润。
中美可以商量“怎么切到更大的蛋糕”
打贸易战却可能丢掉“到手的蛋糕”
记者:中国为美国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显著降低了美国人的消费成本;美国跨国企业在中国生产,但留给中国本土的增加值却非常小,自己占有绝对收益权。根据您了解的情况,美方对此是否有所认知?
崔天凯:我相信很多美国人、美国企业是明白这个道理的,甚至一些相关观点还是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来的。简单来说,如果美国企业到中国来是吃亏的、企业效益是亏损的,那他为什么要来呢?肯定还是有好处、有盈利的。
他们与我们的分歧是在切蛋糕的大小上,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商量的。如果我们双方一起将蛋糕做大,那么大家都能切到更大的一块。如果打贸易战,那么到手的蛋糕就都可能没有了,这个利害关系我相信他们是清楚的。当然,也有一些政客出于非经济的、其他方面因素的考虑,提出了一些不符合事实的意见,这也是存在的。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
为什么不去开发内部市场潜力呢?
记者:您认为,中国自身可以做出哪些调整?
崔天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刚刚起步发展,科学技术还不是很发达,我们不可避免要发挥劳动力相对低廉这一优势,更多依赖出口,但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提高,经济转型升级是必然的。我们出口的产品要逐渐提高技术含量,要有更多的增加值,也要有更多的回报。我们要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迈进,不能总是停留在低端、停留在全球工厂的阶段,应逐渐走向全球研发。我们不能把物美价廉的产品卖到国际市场,却把污染和资源消耗留在中国。虽然这个阶段不可避免要经历,但也要尽快走出。
事实上,我国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要逐步将重点转到内需上来。我们有14亿人口,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应加强对内部市场潜力的开发,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记者:现在,我们要努力把国内的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金融体系升级做得更好,促进国内各生产要素的良性循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生产增加值的形成、企业利润的形成更具体机制优势,通过向全球提供更好产品显示竞争力。那么我想,美国方面也会认识到,中国这种新的竞争能力,对于双方经贸来往是一件好事。
崔天凯:我一直认为,有两个循环要考虑,一个是与国际体系接轨,参加国际产业的循环;另一个是我们国内自身的循环。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地域宽广,各地区之间的差别也大,实际上从国内循环中就能反映出全球化的一些现象。
无论从全球视野还是从国内全局来看,发展差距是能提供发展空间和后劲的。如果我们能运用好发展差距,形成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的国内循环,让发达地区能够不断帮助不太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这本身就是很大的市场。若能在立足于国内循环的基础上再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循环,我们的经济发展就会有更加长远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