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经济发展中更重视社会公平正义
继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是关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十二五”发展的主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扩大内需是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城镇化是中国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中国人口多,地域辽阔,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的阶段。去年城镇人口比率刚刚超过50%,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能够释放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同时,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并提升其比重,可以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为扩大内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总之,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行“三化”并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路径,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的战略举措,可以助推中国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继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是根本。我们加快转型、调整结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利于增加收入、刺激消费、开拓市场,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辅相成,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中国正在进行的就业扶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民医保等医改重点工作的推进、集中连片扶贫攻坚等都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实施这些工程,致力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同时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都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大措施。我们将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构建社会保障的安全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就业创业,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国内需求,使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使全体人民共享成果、切实受益。
继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创新是动力。30多年来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后现代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靠的是改革开放。面对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破除那些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是要靠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时期。我们将深化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企业等方面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注重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中国扩大内需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坚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实行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有重点地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致力于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可预期的市场和法治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各类企业在创新转型中共同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把扩大对亚洲开放作为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目前,中国是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是许多亚洲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亚洲重要的投资来源地,与亚洲国家各领域交往十分频繁。我们愿与各有关国家一道,继续推进中国-东盟、上合组织、中日韩、东盟和中日韩、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进双边与多边自贸区建设,拓展在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扩大人文合作尤其是青年交流和民间往来,推进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增进各国人民友谊。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营造一个和平和谐的国际和周边环境,绝不谋求霸权。中国的和平发展基于本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基于世界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战略抉择。中国坚持实行睦邻友好政策,永做亚洲国家的好邻居、好伙伴,与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促进亚洲和世界的繁荣发展与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