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超抢滩“新零售” 自由购考验顾客素质
物美金宝街店的餐饮区。
本报记者 马婧
在超市里边买边吃,自己当“收银员”,坐在家里一键购买附近超市的商品……这样的“新零售”场景不再只是阿里巴巴这类互联网巨头的“专利”,一些传统商超已经开始在“新零售”的赛道上奋力驰骋。继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进京后,多点助力改造的首批物美新零售门店也在京亮相。曾经以“大而全”为特色的大卖场,正在向“小而美”的方向转型,吃喝玩乐多元服务的融合成为传统商超转型升级的方向。
超市“瘦身”
餐饮区占了一半
来到物美金宝街店,从前的地下超市已经大变样,4500平方米的面积,一半成了餐饮区。正值饭点儿,新亮相的十几家餐饮品牌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用餐。在海鲜区,有悠闲的顾客正挑选着水缸里的海鲜,78元一只的面包蟹、88元一只的波士顿龙虾……再花上十几元的加工费,不一会儿,就可以在旁边的餐桌上享用海鲜大餐。等餐的工夫,还可以拿着叫号震动器在超市里逛一逛。
自今年6月盒马鲜生亮相北京后,这样的“逛吃”乐趣为“新零售”超市赢得了不少粉丝,但也难免听到顾客对排队等餐时间过长的抱怨,为了实现顾客分流,盒马鲜生正在加速开店。让人们感到惊喜的是,传统商超也加入了“新零售”队伍。在永辉超市鲁谷店,新打造的“超级物种”融入了餐饮、面包坊等多种业态。在物美联想桥店,升级后的“新零售”超市除了餐饮服务,还新增了服装修改、皮具养护、配钥匙、维修、洗衣、理发等便民服务。通过APP在线购买,这些超市都提供一定范围内的送货上门服务。
“以前这儿只是个超市,不经常来逛。”昨天中午在物美金宝街店用餐的一位上班族坦言,如今网络购物已经如此发达,逛超市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吃饭仍是刚性需求,“现在新开了好多餐厅,吃饭更方便了。”
此前,传统百货纷纷引进餐饮娱乐业态,升级综合购物中心,这也为传统商超转型提供了借鉴。多点合伙人刘桂海告诉记者,超市融入餐饮正是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还可以为超市吸引人流。相应地,传统超市也实现了“瘦身”,通过展示有限的商品种类,与电商平台形成互补和差异化。
记者走访发现,在不同的“新零售”超市里,生鲜产品都占了很大比重,并且多数都进行了预包装。“传统超市挑拣蔬菜现象很严重,生鲜商品的损耗问题是痛点。包装蔬菜可以减少损耗,也可以提高门店购买和网络订单配送的效率。”刘桂海说,改造完成后,物美超市60%的生鲜商品都被分装为标品。
随买随吃
自由购考验顾客素质
在以前,如果你想到超市买一瓶饮料解渴,从入口到出口可能要绕上一大圈,而且出了超市才能喝上一口。如今,“新零售”超市里不再有这样的束缚。从货架上拿起一瓶水,用手机APP扫描商品上的条形码,就可以手机自助付款,再到旁边的自由购验证机上验证付款信息,就可以打开瓶盖立即饮用。
物美金宝街店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到自由购验证区验证付款信息,主要是出于超市防损的需要,将付款后获得的条形码对准机器“刷”一下,旁边的大屏幕上就会显示所购商品的明细,工作人员会对所购商品进行核对。
不同于此前超市简单的布局,升级后的超市不再有入口和出口的区分,所有通道都可以同时进出,超市在一侧出入口还安装了一排自助收银台,通过收银机扫描商品之后,直接打开多点APP,摇出自己的会员码,在收银台扫描后就完成了结账和会员积分。这种自助收银台也出现在盒马鲜生和永辉超市,缓解了人工收银的压力。
无论是手机自助购物,还是使用自助收银台结账,都对顾客素质提出了考验。刘桂海介绍,超市的收银处安装有智能防损探头,可以对顾客的行为动作进行识别,系统可以判断出没有扫码结账的商品,但如果商品被故意藏在包里就无法被识别。“自助购物不会增加超市损耗,但不能解决恶意偷盗行为。”不过,通过线上数据的积累,信用较好的用户可以享受更快离店的待遇。
据介绍,用户的购买信息和行为都可以转化为信用积分,信用较好的用户在自由购验证区扫码后,屏幕上会出现“竖大拇指”的图标,这时不会有工作人员核对商品信息,顾客可以享受“免检”待遇直接离开。
加速开店
“新零售”战火越来越旺
2017年被业内视为“中国新零售元年”。今年以来,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永辉等传统零售界的“大佬”,以及众多创业公司都纷纷瞄准“新零售”领域大举扩张。
据统计,盒马鲜生门店数量已经达到20家,不久前又宣布将借助联营模式,加速门店在全国复制。永辉超市的新零售业态“超级物种”也在加速开店,今年底将在全国范围内扩张至24家。此外,百联的“RISO”、大润发的“飞牛优鲜”、天虹的“都会生活超市”等“新零售”业态都已经投入运营。
不同于其他企业自建“新零售”超市,此次物美超市采取与互联网企业多点合作的方式升级改造。刘桂海表示,物美不是唯一的合作伙伴,多点将成为一个为传统零售赋能的大平台,这意味着,更多的传统商超将有机会搭上“新零售”的快车。据透露,目前,一些其他品牌的传统超市也启动了改造升级,预计年底前还会有新的“新零售”品牌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