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公开市场净投放仅150亿
1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央行公开市场转向净投放。相比前几月几千亿元的投放规模,央行在11月的公开市场操作中采取了“滴灌”策略,仅净投放了150亿元。这令主要市场利率一路走高,Shibor利率连续第15个交易日全线上涨。在分析人士看来,近期资金面趋紧由多期因素叠加造成。除了季节性因素,央行“去杠杆”预期以及人民币汇率表现更是主要原因。
主要市场利率一路飙升
本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放量,向市场净投放900亿元。但交易员表示,900亿元对于近期资金面来讲只是杯水车薪,难以解渴。11月30日,主要市场利率仍然一路飙升。
11月30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2300亿元逆回购,包括1400亿元7天期品种、800亿元14天期品种和100亿元28天期品种,鉴于当日到期资金为1400亿元,故当日实现资金净投放900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4日的净回笼格局。
不过,央行当日的净投放并未阻止市场利率继续上行的态势。11月3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连续第15个交易日全线上涨。3个月Shibor涨1.86个基点报3.0358%,连涨30个交易日,创下2010年12月底以来的最长连涨周期。
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全线上涨。此外,资金面紧张情绪蔓延至交易所市场,上交所隔夜国债逆回购GC001利率一度大涨至9.9%,深交所隔夜国债逆回购R-001利率一度涨至8.6%。
人民币贬值施压货币操作
对于近期资金面紧张态势,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11月货币市场操作实际上是在提前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从人民币11月表现来看,自1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演12连跌,只在11月22日和28日上涨,其余15个交易日全部走低,相继跌破6.7、6.8以及6.9等重要关口。
人民币本周虽出现回调,但仍难抵贬值压力。自央行副行长易纲上周末发声力挺人民币之后,本周前三个交易日,人民币中间价连续回调,累计上调303个基点。市场人士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调整过程难言结束,但贬值速率料受到调控,短期在7元关口附近或盘整一段时间。
黄金钱包首席分析师肖磊表示,造成资金面紧张因素很多,年底包括财政等方面资金需求都会加大,另外,外汇占款持续下滑影响了基础性投放;但这些只是基本面的因素,央行目前有意收缩流动性,目的在于阶段性抬升国内利率水平,以应对本月美联储加息,否则人民币贬值预期会更大。
事实上,11月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采取“滴灌”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央行11月公开市场净投放150亿元,与9、10月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4600亿元、4414亿元相比,流动性明显趋紧,其带来波动风险已难以避免。
此外,前期大量逆回购缩小了央行操作空间。分析人士指出,逆回购余额过高,且存量逆回购陆续到期,加大了央行公开市场滚动操作难度。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11月30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余额已攀升至1.46万亿元,且未来5个交易日逆回购余额高达9650亿元。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资金面紧张和汇率关系也不能排除。
不过,鲁政委进一步补充说,从今年8月14天期逆回购出现就折射出,监管层要抑制债市杠杆,只有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容忍度,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此外,从历年波动性来讲,临近元旦、春节都是资金面相对比较紧张的时候。国泰君安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寒飞认为,从汇率因素来看,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相比之前大幅减弱,美元汇率波动并非主因;从季节性因素来看,面对季节性紧张的时期,央行不至于在这个时候主动收紧市场流动性;另外,商品、地产都有回落迹象,通胀预期短期不会再次上升。因此,当前市场的调整可能并非来自一般意义上的利空,与“去杠杆”预期有关。
资金面阶段性紧张
对于资金面后市预判,鲁政委表示,“眼下波动是阶段性而不是趋势性的”。鲁政委进一步解释,对于资金面的判断,要从央行政策取向以及经济基本面等方向来看待。从经济的基本面来讲,我国经济有所企稳,内生动力有所增强,在现阶段,货币政策本身不具备趋势性收紧的基础。从央行货币政策取向来讲,其本质上也取决于经济基本面。
“资金面紧张很难持续,一方面基础货币量已经非常大,M2增速依然在10%上方,远高于经济增速;另外通过这几年利率市场化发展,存量资金很容易被走高的利率激活,因此像2013年那样的资金荒很难再出现,但短期这种资金面紧张局面会给股市和商品市场降温,投资者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应对准备。”肖磊进一步补充说。
九州证券邓海清在研报中指出,货币市场超级宽松时代已经结束,央行是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大型银行是重要参与者,叠加活期存款增速将大幅回落,银行将进入“钱荒2.0”时代,2017年十年期国债中枢将回到3.1%,债券市场进入2013年下半年“钱荒”之后最黑暗的时代。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