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聚焦中国人寿助力新农合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新农合跨省异地结算:优化流程 最大限度减少患者负担
央广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马婧婧)
“截至8月底,新农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进展良好,顺利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年度任务目标,覆盖9省全部1.5亿参合人口。全国共开通1518家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遍布31个省份。” 在昨日举行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监察员聂春雷介绍了全国新农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进展情况。
据了解,36岁的吴先生在广东务工,身患急性胰腺炎,回到老家入院治疗,由于当地医院觉得无法医治,主动为其转诊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一个星期的治疗现已基本康复。在出院时,吴先生享受新农合直接报销4258元,大病保险直接报销4401.83元,报销补偿比达91.8%。
聂春雷表示,全国共开通1518家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遍布31个省份。2017年1-8月,全国共实现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91.4万人次,报销105.2亿元,平均为每人次患者减少垫付5496.3元;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算18235人次、结算报销金额1.4亿元,平均为每人次患者减少垫付7677.5元。据聂春雷介绍,两年来,卫生计生部门重点开展了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新农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框架。
二是健全管理经办体系,落实相关职责。2017年4月,经中央编办批复,明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异地就医结算管理中心”。新农合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的9个省份(辽宁、吉林、安徽、海南、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9省份均加强了省级经办管理力量,明确分工并落实责任到人。
三是建成新农合异地就医网络系统,实现中央和省级县级平台的联通。
四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破解结算瓶颈。针对异地就医结算回款周期长的问题,由中国人寿出资1亿元,作为全国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周转金,成功建立跨省快速回款机制。截至8月底,中国人寿累计支付周转金1219.7万元,将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回款周期控制在至1个月内,极大缓解了医疗机构和参合省份资金周转压力。
针对支付方式单一的问题,积极引入微信等快捷支付。2017年7月,深圳成功实现国内首例微信支付基本医保跨省就医结算业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五是大力推进“一站式”结算,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目前,9省份已基本实现新农合与大病保险省内“一站式”结算。
除此之外,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池慧在会上提到:“为加快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HIS系统升级改造的进度,尽早与国家平台实现联通,我们组织力量,分多路赴各城市逐一开展培训、指导、测试、验收,为短期内迅速扩大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提供了支撑。”
池慧表示,新农合异地直接结算最大的特点是:在流程设计过程中,科学设计、优化流程,最大限度减少患者负担。在身份确认环节,坚持以身份证和转诊单为转诊依据,消除其他前置壁垒,减少患者证明负担;在转诊环节,开发短信通知功能,转诊成功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至患者手机,减少患者咨询负担;在信息采集环节,最大限度使信息自动生成,减少患者填报负担。为方便患者查询,通过APP、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加强政策宣传,向社会公开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和统筹地区联系电话,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值班电话的抽查和管理,保证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