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须为“2030议程”释放变革潜能
经济日报纽约讯 记者朱旌报道:联合国负责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刘振民日前在纽约总部举行的“国际金融和贸易机构高级别政策对话”会议上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发展形势,国际社会已无法用过去的方法按期实现“2030年议程”,必须通过远见卓识和未来规划来释放更多的变革潜能。
刘振民表示,到2050年,全球人口约有90亿,其中70%将生活在城市,比现在要多出28亿人。这需要在现有城市周围再建设400座超级城市,否则,人们将生活在一个越发拥挤的城市化世界里。同时,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仍将有30亿人每天生活开销不足2美元,2.4亿人将可能无法获得更优质的水资源,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地区,14亿人无法获得基本的卫生服务。
与此同时,全球总产值到2050年将达到至少300万亿美元,仅金砖国家就将占到其中的近一半。全球人均生产总值或将达到3.5万美元左右,大多数国家的收入水平将达到当今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一些最脆弱和最贫穷的经济体仍将处于边缘地位。届时,全球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比现在增加55%。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39亿人将生活在河流流域,69亿人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压力。16亿人将面临洪水风险,可能损失的资产价值将达到45万亿美元。同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大大增加,但化石燃料仍将是主要能源。
刘振民表示,经社部对世界经济形势和前景的最新预测表明,2018年和2019年世界总产值预计将增长3.2%。目前,积极的宏观经济走势为决策者采取措施、促进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也在上升。越来越多的单边贸易措施正在挑战多边贸易体系。他强调,国际社会需要努力振兴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以建立一个普遍的、基于规则的、开放的、非歧视性的和公平的多边贸易体系。
刘振民指出,经济增长加速也伴随着不断增加的环境成本。按目前的速度,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努力不足以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
刘振民最后强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变革性特征之一是目标之间的整体性,另一个特征是承诺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两个特征都需要通过创新思维和新的政策及融资方法才能实现。相信人们的远见和找到解决长期问题这一挑战方法的能力将对全球经济及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