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13次变相降准 向市场释放了什么信号
■阎 岳
第三季度以及9月份经济、金融数据的集中发布为各路媒体的差异化报道提供了多种选择。本文就重点谈论一下“MLF+逆回购”这种变相降准的方式与外汇占款之间的关系。
2014年9月,央行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MLF)。MLF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MLF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今年1月份,央行召开商业银行座谈会,对中期流动性需求进行了安排,其中就包括MLF。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根据金融机构需求情况,开展一定规模的MLF操作,并适当下调3个月MLF利率至2.75%。
对于央行通过MLF释放中期流动性的做法,业界认为这可以部分取代降准的作用,也即变相降准,其作用就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和金融机构的中期流动性需求。而调整MLF利率则有变相降准的意味。
今年以来,央行开展了13次MLF操作,其中10月份已经进行了两次。“MLF+逆回购”的模式再辅以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消除流动性的时点性波动,使得今年市场流动性始终处于适度状态。
10月19日,央行在18日已经进行MLF操作的基础上,再次全部启动7天期、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因为当前的市场流动性,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除了时点性因素外,9月份外汇占款的下降也让央行必须出手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央行18日更新的数据显示,9月末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为229108.68亿元,较8月末下降3375亿元。这是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连续第11个月下滑,并创下2016年1月份以来最大降幅。去年12月份外汇占款下降7082亿元,为历史最大降幅。
从去年开始,市场和官方对于外汇占款走势的判断基本趋于一致,就是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而现实中,外汇占款也确实是按照这个节奏来运行的。
以前平抑外汇占款波动的主要手段是降准。但降准的成本较高,而且这种“大水漫灌”的形式会让市场产生不同的理解,释放的资金流向也较难把控。MLF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将承担部分降准的作用,同时向市场释放央行可完全把控的中期流动性。
尽管对于造成外汇占款波动的原因有不同理解,但既然这种波动已经影响到了市场,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这就是央行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连续两次开展MLF操作的主要原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了化解外汇占款下滑以及重要时间节点对流动性的冲击,央行仍将采用“MLF+逆回购”的变相降准模式进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