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是灵丹妙药 但不能包治百病
阎 岳
尽管3月份的经济数据已经出现了转暖的迹象,但市场仍然不愿意放弃降准这个灵丹妙药,各路专家纷纷言之凿凿的预测央行会在4月份或是6月份降准,大有不降准就会将这个猜想继续下去的意思。
降准之于既需要顶住下行压力又不能放缓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来说,就是灵丹妙药。去年以来的连续降准,让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视以及推出的为经济减负的政策组合拳,让国际社会提升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6.3%。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对此评价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有坚定信心。”
上周发布的3月份金融数据较为乐观,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让中小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也让央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有了喘息之机。但市场仍在执着地预测降准时点不是4月份就是6月份。
他们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4月份仍有不小的流动性缺口、中小企业需要继续给予资金支持。然而,截至4月12日,央行已经连续暂停逆回购17个交易日(历史第三)。尽管央行暂停逆回购的理由已经从之前的“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变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但这显然是受到4月份缴税及3665亿元MLF即将到期的影响所致。
至于降准延至6月份的判断,则表明市场对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保持乐观判断,但出于对年中时点流动性压力的习惯性担忧,仍对降准给予较高期望。本周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就将水落石出。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央行行长易纲介绍,现在我国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美国和欧洲是12%,日本则有20%多。
对于当前货币政策的力度,银行家的感受应该是比较真实的。央行今年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当季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58.4%,比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5.3个百分点和18.7个百分点。对二季度,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61.4%,高于一季度3.0个百分点。这也就是说,银行家们对二季度货币政策继续放松也是有所期待的。
银行家们的这种期待并非空穴来风。上周,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正式发布,央行的相关工作中就包括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这项明确的工作要求,也吊起了市场对于降准的期盼。
但笔者在此要强调的是,降准与否要看实体经济的需要,当降则降、毫不迟疑才是灵丹妙药。但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需要方方面面的全力配合,指望降准包治百病显然是不切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