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中国高铁从速度快奔向质量强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更加闪亮,甚至被国外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为什么中国高铁受到全球如此关注?站在新时代的起点,高铁又将如何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跨越升级?近日,国家铁路局党组成员、铁路专家郑健先生接受了《经济参考报》的专访。
高铁奇迹:高质量下的高速度发展
《经济参考报》:“复兴号”的运营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中国高端制造”。在您看来,中国高铁的“了不起”体现在哪?
郑健:世界铁路发展史证明,高速铁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铁网络体系。
过去五年,中国高铁实现了高质量下的高速度发展,可用“举世瞩目”来概括:一、建成了世界最发达的高铁网,截止到2017年底,高铁营业里程2.5万公里,占全球总里程的66%;二、截至2017年9月30日,高铁累计发送旅客突破70亿人次,发送量接近全球人口总数;三、高铁动车组比重世界领先,在最新的铁路运行图铺排的旅客列车中,高铁动车达到5039列,占比达68%;四、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目前已建成676座高铁客站,年均增长近100座。
中国高铁的发展模式也得到了国际认可。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部总监巴伦感慨地说,铁路发展正进入一个大时代,中国正成为全球的领跑者,世界铁路的未来在中国。
高铁经济:高效配置资源支撑民富国强
《经济参考报》:“高铁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它对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郑健:铁路是国家发展的一种经济力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我国大力发展高铁和高铁经济,具有国情选择的必然性,同时,高铁的快速发展又拉动了沿线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使城乡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共振效应”,有力支撑了民富国强的国家战略。
高铁已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及“四大板块”发展的先行官。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中国高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社科院2015年出版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表明,通高铁城市与不通高铁城市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要高出71.15%,可持续竞争力要高出56.91%。
具体来看,一方面,目前高铁网络已贯穿180余个地级城市、370个县级城市,推进了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全国城镇化空间格局,建立了与城市群功能、区域禀赋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助推了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高铁的开通运营,促进了城市间经济要素的高效流动,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调整。另外,高铁还扩大了旅游景区的辐射范围,促进了稀缺、独特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力支撑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战略。
高铁外交:开辟大国经济外交新通路
《经济参考报》:最近几年,中国高铁开始频频“走出去”,被外界誉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钥匙性工程。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高铁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郑健:作为一种具有产业、商品承载功能的工业产品,高铁已经超出了交通范畴。因为高铁涵盖了设备出口、施工建设以及标准认定等全方位领域,所以中国高铁走向国际市场本身就是在推动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实际上,“高铁外交”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与世界第二经济体这一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经济外交道路。目前,中国铁路正在积极“走出去”,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老铁路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中欧班列也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著名物流品牌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截至2017年11月17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000列,覆盖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因此,有媒体认为,高铁外交是中国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之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黄金名片”。
逐步开展的高铁外交,也为我们重塑国家间关系提供了新的战略平台。世界正在通过高铁重新认识中国,而中国则通过高铁紧密连接世界。
高铁技术:为高端智造注入“含金量”
《经济参考报》: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海外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中,高铁以30%至40%的认可度高居第一,成为科技创新的国家形象。高铁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走到世界前列的?
郑健:有关专家认为,知识生产率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行业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在21世纪,组织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组织所拥有知识的质量。高铁的发展得益于我们长期的知识积累和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知识创新体系。
目前,我们已拥有完整的高铁创新体系,全面掌握了在各种复杂地质、地形及气候环境下修建高速铁路的成套技术,五年来建成了京广高铁、沪昆高铁、西成高铁等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建设了昆明南、贵州北、成都东等能与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现代化客运枢纽,实现了我国铁路客站建设史上的重大突破。
通过自主创新,我们在核心技术、成套建造、产业制造、运维服务、人才支撑五大方面已拥有较大优势,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高端智造”注入了含金量。
高铁标准:扩大中国标准“朋友圈”
《经济参考报》:随着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项目的相继开工,2017年成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丰收之年。今后,我们继续推进铁路“走出去”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郑健:从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哪个行业,全球化都必不可少,产业“走出去”不仅可以带动产品的销售,还能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联动和全球资源的协同,对“国家名片”高铁来说,更是如此。
个人认为,铁路“走出去”至少还要做三个方面工作:人才“走出去”、项目“走出去”、标准“走出去”。其中,人才培养是“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开展技术交流等项目,加强与世界铁路组织及学术团体的交流合作,探索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共享成果经验。同时,要继续打造海外示范性工程,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全力推动中俄高铁、雅万高铁等项目建设,利用中国力量助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
此外,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国铁路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推广中国标准在国际合作项目中的应用,扩大中国标准的“朋友圈”,提升中国铁路标准的国际影响力。这需要我们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高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我们要软硬兼备,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和走上去。
高铁生活: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百姓获得感
《经济参考报》: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铁路如何提升百姓的获得感?
郑健:铁路系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实现“一降两提高”,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提升服务品质,其根本途径是深化铁路运输改革,着力深化铁路运输的“放管服”和市场化改革。
当前及今后高铁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便捷出行方面,我们将研制新型动卧、双层动车组等动车组,提供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企业物流方面,我们将利用高铁网络发展快捷运输提高物流效率,同时拓展铁空、铁公、铁水、铁海等多式联运,促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品质生活方面,新时代我们还要着力推进高铁与互联网“双网融合”,让高铁成为百姓享受出行、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载体。一句话,让人民从高铁的高质量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