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17!“最”字当头盘点 汽车业之事件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事’不同”。送别2017年,往昔的精彩还历历在目:汽车产业在蓬勃发展中,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激荡和变革;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并将连续9年夺得全球第一;以智能、互联和新能源为关键词,传统车企正迎头赶上,“造车新势力”则蜂拥而至,你方唱罢我登场;环境、交通、社会和谐等新诉求,在推动行业政策严苛的同时,也为车企领袖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立足对产业的观察、行业的分析以及现场的采访、报道,选择在岁末年关之际,盘点2017年值得回顾的人物、事件、企业(品牌)、产品等;并以“最”字当头,奉上鲜活、热辣的点评,以飨诸位。今日推出系列盘点第二篇——事件。
最高估的预测 2017中国车市表现远逊预期
2017年年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公布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均超2800万辆,并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时曾预测,2017年我国汽车市场增速预计可达5%。
那么2017年实际表现又如何?如果说1月、2月的低迷是受春节假期影响,那么随着“谨慎乐观”、“尚未改善”、“严峻”、“有所放缓”、“远低于预期”、“远低于同期”等词语频繁出现,2017年中国车市的疲软也终于暴露无疑。
在最近的数据公布会上,中汽协称,2017年1-11月,我国汽车销量为2584.5万辆,同比增长仅3.6%,年初制定的5%增速目标很难完成。
2017年中国车市低于预期的表现,可谓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建立在中国车市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之上,尤其是2016年中国车市销量同比增速高达13.7%,使人们对车市都有很大的自信。然而随着1.6L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坡、近年来火爆的SUV市场增速放缓、轿车和MPV市场持续萎靡、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过高等因素共同影响,2017年一季度之后,中国车市的累计销量增速就再没有突破过5%。
回归理性的车市虽然增速难达预期,但中国汽车市场连续第九年蝉联全球销量冠军并无悬念,并且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车市销量称霸全球的表现也不会遭受到挑战。
最“雷人”的组合 “双积分”催生福特众泰“联姻”
一家是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国际车企巨头,一家是常处于风口浪尖、被戏谑为“皮尺部”的车企,两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却在2017年出人意料地走到了一起。
2017年8月21日,众泰与福特在杭州签署《关于纯电动乘用车业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拟在中国成立一家从事纯电动乘用车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合资公司,合资双方将各持50%股份。此后,合作也在快速推进,11月8日,双方正式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12月7日,双方又签署了《福特与众泰纯电动乘用车合资公司金华整车工厂项目投资协议》,双方将投资50亿元,在浙江金华兴建纯电动乘用车工厂……
福特众泰“联姻”看似意外,实则是由更深层次原因催生。2017年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公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备受瞩目的“双积分”政策正式落地。
双积分政策将是一个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产生巨大推动效应的政策,然而其推出速度之迅速,也让众多新能源汽车积分难以达标的车企措手不及。为了有效应对“双积分”政策,众多在新能源领域颇为薄弱的国际车企巨头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急于寻求与国内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基础的车企合作,以便最快捷地完成生产及销售配额要求。而这便催生出了诸如福特众泰这样匆忙、且略显不般配的组合。此外,大众与江淮、长城与御捷、东风与雷诺-日产也先后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合资计划。
在全新模式的合资浪潮下,下一个诞生的新能源车企组合又会是谁呢?
最不安全的“安全气囊” 高田召回持续爆发
再聚焦到产品本身。其中,安全性毋容置疑是衡量汽车可靠性最重要的标准。但本应为消费者提供保护的安全气囊,却竟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爆炸,并成为夺命凶器!全球数千万辆汽车因此而召回,还有不计其数有待召回的隐患车辆,正时刻威胁着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而始作俑者——日本高田公司也终于顶不住压力,在美国时间2017年6月26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然而这桩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广泛的汽车安全质量丑闻,却远没有显现完结的趋势。
尤其2017年,高田问题气囊事件在中国的爆发则更令人瞠目。2017年,国内乘用车共计召回20202369辆,同比大幅增长78.28%。而高田问题气囊则是召回数量激增的“罪魁祸首”,2017年,因装配了高田问题气囊而导致召回的车辆达到了9758575辆,占总召回数量的48.30%之多。
其中,在2016年就受高田气囊影响巨大的丰田、本田、斯巴鲁等日系品牌,在2017年仍持续发布过多起因高田问题气囊导致的召回事件;此外,雷克萨斯、捷豹路虎、保时捷、英菲尼迪、林肯、讴歌、沃尔沃、奔驰、宝马、奥迪等众多高档车品牌,也悉数进入“高田问题气囊召回榜单”。
而高田事件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甚至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7月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执法督查司曾就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集体约谈大众、通用、奔驰公司,并通报缺陷问题调查情况,要求相关企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履行缺陷召回法律义务,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这也导致了今年9月、10月国内乘用车召回市场的“风起云涌”。9月,大众宣布因装配了高田问题气囊而召回汽车4860029辆,这也成为国内召回市场数量最大的单次召回事件;次日,通用因相同原因宣布召回汽车2515841辆;10月,奔驰也因此宣布召回351218辆汽车……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高田到底还要纠缠我们多久?
最“砸招牌”的品质 “匠心制造”遭遇“造假丑闻”
高田“夺命气囊”的阴霾还在,而又一日本零部件供应商便着急“接棒”,赶来砸日系车的“招牌”。这也让日本汽车产业,乃至整个日本制造业都风雨飘摇。
2017年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召开记者发布会,承认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强度和尺寸等重要检验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此后,日本神户制钢所又被曝出铁粉产品参数造假……由于身处供应链上游,且企业造假甚至长达10年之久,因此受其影响的范围、程度都难以估量。目前已有近500家企业受到波及,铁路、航天、核设施、乃至国防领域悉数“中招”……
而日本汽车制造业,更是集体沦陷。由神户制钢所生产的问题产品覆盖丰田、日产、本田、三菱、斯巴鲁、马自达、铃木等全部日本车企。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对于造假行为,神户制钢所的高管是知情的。神户制钢所副社长梅原尚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篡改数据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问题”。
然而,日本汽车制造业丑闻远不止于此。2017年10月19日,日产汽车 “质检造假丑闻”曝光,日产承认在成车出厂检验环节中,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并且根据NHK报道,这一违规行为,至少已持续20年之久。无独有偶,同月27日,另一家日本车企斯巴鲁也承认,其在日本群马县的组装工厂,存在由无证人员参与车辆最终出厂质检违规操作,而这一涉及车辆安全的违规操作更是已持续长达30年。
一直以“工匠精神”自居的日本制造业,却在各种造假丑闻中“招摇撞骗”数十年……面对如此荒唐的事,日系车企几乎众口一词地发布“不影响中国市场”一类的说法则更令人匪夷所思。
面对接连不断的丑闻,此起彼伏的瞒报事件,一个又一个精心炮制的骗局,以及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淡漠……消费者还会认准“日本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吗?对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将会在新的一年里持续关注并报道。
最“反转”的夺冠 奥迪惊险取得高档之争冠军
此外,高档车市场中奥迪、奔驰、宝马三家近乎白热化的竞争,也是2017年中国车市的一大看点。答案则最终随着一汽-大众奥迪率先发布的公告而尘埃落定。
2018年1月5日,一汽-大众奥迪公布最新销量数据:一汽-大众奥迪2017年全年共计交付汽车595288辆,同比增长1.05%,并连续30次夺得中国高档车市场年销量冠军。
虽然以此前销量来看,奥迪宣布夺冠,应该是建立在竞争对手奔驰不包含smart、宝马不计入mini销量之上,但在2017年命运多舛的奥迪能取得如此成绩,还是令人赞叹其在中国市场的强大号召力。
在等待另外两家车企公布最终数据时,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ABB在2017年上演的连续赶超与被赶超的好戏。
一月,奔驰首夺国内单月销量冠军;二月,则轮到宝马坐上头把交椅,而这同样也是宝马在华首获单月销冠……2017上半年中国高档车市场,就在奔驰、宝马两家你争我夺中开启了新的节奏,而昔日的霸主奥迪,则受困于一出“再合资”闹剧而几乎被人遗忘。
就在人们几乎对奥迪掉队这一态度盖棺定论之时,进入下半年,高档车市场的争夺却随着奥迪的王者归来而进入白热化。下半年首月,奥迪一举拿下阔别数月的单月销冠,从而正式打响“收复战”。此后,奥迪两连冠、三连冠……2017年12月,奥迪再以68948辆单月销量刷新纪录,至此,铁定取得月销七连冠的奥迪,也终于有惊无险地保持住了自己在中国高档车市场领头羊的位置。
后半程爆发的奥迪虽然取得最终桂冠,但整个过程却是惊心动魄。无奈上半年掉队太久,加之竞争对手实力同样不容小觑,直至2017年前11个月,奥迪在竞争中国高档车市场年度销量冠军之战中还是处于劣势。
2017年前11个月,奔驰实现历史性突破——在中国市场首次跨越50万辆大关,达到560154辆;宝马也提前一个月完成超越去年全年销量,可谓精彩;而在中国高档车市场遥遥领先了29年的奥迪,却只能扮演追赶者的角色。
至此,在2017年一整年荡气回肠的对决中,ABB三家的中国市场年销量均达到60万辆的历史高位,而这也创造了中国高档车市场新的历史。(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