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化解过剩产能5000万吨目标任务提前完成 钢铁业严防新一轮产能扩张
2018年是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深化年,钢铁业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坚持绿色发展,紧紧围绕去产能、去杠杆、稳运行、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开展工作,努力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1月1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8年理事(扩大)会议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17年钢铁行业大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彻底取缔“地条钢”,行业运行实现稳中向好。但是,产能过剩等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向好发展的基础有待夯实。
高度警惕产能扩张冲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7年度轮值会长靳伟在中钢协2018年理事(扩大)会议上表示,2017年全年化解过剩产能5000万吨的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彻底取缔“地条钢”工作落实到位。通过两年来去产能工作的持续推进,有效缓解了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我国合规钢铁企业产能利用率基本恢复到合理区间,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基本改变,钢材价格合理回升。2017年12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21.8点,同比上涨了22.4%。
2017年,我国钢材消费好于预期,市场需求有所增长,钢铁生产也保持平稳。2017年前11个月,全国共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6.56亿吨、7.65亿吨和9.7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32%、5.74%和1.1%。其中中钢协会员企业生产生铁、粗钢、钢材同比分别增长2.99%、7.86%和7.3%,增幅高于全国增幅。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了过剩、违规与落后产能,使合规优质产能得到有效发挥,废钢铁资源流向合规钢铁企业。前11个月,炼钢消耗废钢铁总量达1.3亿吨,同比增加5000万吨。
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增强,行业效益明显好转。2017年前11个月,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35万亿元,同比增长35.05%;实现利税26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78亿元,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5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32亿元;会员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4.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3个百分点。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我国钢铁业向好发展的势头令人欣喜,但长期以来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远未解决,钢铁业继续保持实现良好效益还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当前尤其需要高度警惕的是新一轮产能扩张的冲动。”靳伟直言,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如果市场需要,钢铁企业的产量仍有增长空间,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由于行业效益明显好转,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实,企业融资环境有望改善,一些企业又萌生了产能扩张的冲动。他要求,会员企业要坚决防止产能扩张的冲动,避免在数量上扩张投资。
近期一些苗头性问题已引发业内人士的担忧,去产能工作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地条钢”死灰复燃、违法违规和一哄而起建设电炉等极有可能吞噬去产能成果。
确保落后产能应去尽去
“2018年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深化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在会议上表示,目前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钢铁行业要更多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工作,重点是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相关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与此同时,要着力巩固来之不易的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果。
数据显示,“十三五”的前两年,钢铁业完成去产能已超过1.15亿吨,距离“十三五”1.5亿吨的上限目标,还剩几千万吨的规模。
去产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近日撰文称,2018年,要继续坚定不移抓好钢铁去产能工作,力争提前完成“十三五”的上限目标。要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确保落后产能应去尽去。建立打击“地条钢”长效机制,坚决防止死灰复燃。督促地方以处置“僵尸企业”为抓手,坚定不移去除低效产能。抓好产能置换审核关,严禁以任何理由新增钢铁产能。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为钢铁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为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的硬招,工信部新修订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的关键之处在于,钢铁业“建设炉子、就须置换”,以避免个别项目“钻空子”逃避置换新增产能。与此同时,对置换产能范围进一步予以细化和明确,进一步严格了置换比例要求。
针对业界对于新增产能等问题的担忧,夏农表示,钢铁行业开展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以来,精心组织,真抓实干,管理到位,做到了“真去”。通过层层压实责任,钢铁业顽疾“地条钢”的取缔工作都能在村一级落实到位,足以说明有关中央化解过剩产能政策能否落实到位的疑虑完全可以打消。另外,为巩固化解过剩产能的成果,中钢协已设立了“地条钢”和违规新增产能的举报平台,相关部门也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
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下大气力去产能,不仅是为行业解困,更要促进中国钢铁实现高质量发展。靳伟认为,钢铁工业必须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谋划转型升级战略和路径,将产业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整体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引领发展,全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国家、人民和社会对发展质量、供给质量、服务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对钢铁产品质量、寿命、安全、环保、实用性的更高要求,这是全行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中钢协提出,全行业须把提升供给质量、供给能力作为主攻方向,特别要把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作为需重点解决的问题,要紧盯下游高端用钢的需求,充分发挥行业产学研联合攻关的优势,在努力满足高端制造业需求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中钢协副会长迟京东在会上作了《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和路径》的专题报告。迟京东表示,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定位是:要继续成为新时代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撑产业地位,要与社会、城市、生态环境共融共存,并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通过转型升级提前5年至10年率先实现既大又强的钢铁现代化,以支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夏农则表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不高,话语权不强。今后必须下决心促进兼并重组,培养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行业中有主导地位的大企业。在此过程中,要遵循市场化原则,政府创造良好环境,由企业自主决策。
“钢铁工业是可以率先实现既大又强战略目标的行业之一。”在迟京东看来,钢铁工业仍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困难和问题。强化钢铁产业创新发展,实现发展驱动力的转换和加快钢铁产业国际化建设,培育中国钢铁产业在全球钢铁产业中新的竞争优势,是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的两大重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