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类信贷业务 中信金融租赁谋变
压缩类信贷业务 中信金融租赁谋变
背靠中信银行,拥有40亿元资本的中信金融租赁在短短8个月内就实现了220亿元的投放。
然而,由于实际经济下行,产能过剩,汇率和利率市场改革加速,这种“中信速度”将面临何种机遇和挑战?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中信金融租赁总裁俞子彦表示,中信租赁的重点是经营性租赁业务,而非融资能力。
据悉,下一步,中信金融租赁将逐步调整业务结构,减少类信贷业务占比,做大经营性租赁业务。
不想做“次贷”
在俞子彦看来,中信金融租赁的扩张与中信银行和中信集团的协同分不开。
然而,面对企业形势的蒸蒸日上,俞子彦却一直在对金融租赁公司进行准确定位。由于金融租赁初期大部分都属于类信贷业务,种业务相比银行拥有的优势小,且内部可能会涉及到同业竞争。
“银行的资金筹措是靠存款,但是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大部分是源于同业。也就是说,在类信贷业务中,金融租赁公司的利润空间要小。一直以来,中信金融租赁都不想做‘次贷’。所谓的次贷,就是只能捡银行做不了的业务来做。这样不仅收益上有劣势,连风险也会高一些。”俞子彦表示,由于中信金融租赁不愿成为客户的“第二选择”,所以一直在挖掘租赁本身的价值所在。
他认为,对于类信贷业务,金融租赁公司的优势无非在于“税费抵扣”“跨区域”和“信贷出表”等方面,但是这些不足以和银行形成实质上竞争。
“2016年中信金融租赁计划与30家银行实现合作,获得授信600亿元。在负债端,公司还会考虑资产证券化、发行公司债等更低成本方式融资。” 中信金融租赁总裁助理兼财务总监李光称。
据介绍,中信金融租赁同时还在研究债券质押回购和境外发债匹配资金池等模式融资。
经营性转型
对于融资性租赁业务和经营性租赁业务,俞子彦觉得中信租赁的未来在后者。由于中信银行和中信金融租赁的协同作用,母行对于租赁公司的要求在于业务上的互补和专业,而非融资能力。
“靠资金吃饭的日子已经不长远了,租赁公司还是应该扎根在产业中。比如一个杯子,银行只能做质押,而租赁公司则要敢于将它买下来,需要公司对杯子的制造、结构、价值有准确的判断,这就是不同。”俞子彦称。
下一步,中信金融租赁将在未来逐步调整业务结构,减少类信贷业务占比,做大经营性租赁业务。“租赁公司的经营性租赁业务涉及到财产转移,这对租赁公司的资产处置能力是有很高要求的。”
按照他的说法,中信金融租赁在以后将会更多地涉足稀缺性资源性资产中,把握“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展现出公司的独特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