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信托风险高发 专家:曝光违约案件只是冰山一角
由于前期信托高速扩张以及宏观经济下行,近期信托项目风险频发。业内人士透露,真实的信托项目风险要比官方披露的数据更高,被曝光的违约案件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违约风险、兑付风险、流动性风险被捂下去,盖起来了。
风险项目规模超千亿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已披露的官方数据,自2014年4季度末开始,信托业风险项目和规模均呈逐季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12月末,信托风险项目为369个,涉及金额为781亿元。到2015年9月末,信托风险项目增至506个,规模合计达1083亿元。不过,截至2015年9月末,信托业不良率为0.69%,远低于同期商业银行不良率1.59%。
多位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真实的信托项目风险要比官方披露的数据更高。用益信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信托存在违约风险的项目有524个,涉及资金合计1166亿元。但这些违约案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违约风险、兑付风险、流动性风险被捂下去,盖起来了。
据了解,信托公司隐瞒坏账的主要手段首先是通过发新还旧延缓风险的暴露。如果融资方经营困难,存在资不抵债、基础资产贬值情形,信托公司所谓以时间换空间再续贷给融资方的操作,并不能够真正化解风险,反而会造成更大风险。如果融资方是短期现金流不足所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信托公司再续贷给融资方,风险经过缓释后一般可以化解。
其次是通过资金池、产品间交易掩盖风险。所谓资金池,实质上是以资管业务名义从事的类存贷款业务。资金端是发行预期收益率的类存款产品,资产端则投向类似贷款的非标业务,滚动发售、期限错配,以流动性风险换取超额收益。
虽然早在2014年,监管就叫停了资金池业务,但实际上资金池业务并未被清理干净,甚至不降反升。一位信托业人士透露,以资金池接盘信托风险项目,对信托公司而言并非难事。信托公司可以通过一定交易设计,在满足合规性的前提下,接盘信托风险项目,从而掩盖风险。其中一种模式是多次发行信托计划,然后投向单一项目,通过期限错配降低资金成本,形成“一对多”的结构。另一种模式是信托公司滚动发行现金管理类信托计划,并设置每个工作日或者一定期限的开放期。此外,还有信托募集资金完全投资于信托计划,被称为TOT信托,也即资金池业务。
如何避免踏入雷区?
风险的暴露意味着信托刚性兑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么,投资者在购买信托时,该如何选择呢?
用益信托分析师提醒:首先,融资规模太大的项目不能碰。这种融资规模太大,指的是单个项目融资规模超过8个亿。对于管理机构而言,项目规模越大意味着单笔的收入会越高,管理的成本会越低,但是对投资人而言意味着风险越大。
其次,交易结构不清晰的不能碰。所谓交易结构不清晰,即指嵌套模式复杂,剪不断理还乱。比如信托套资管,资管套信托,或者信托套有限合伙。据优选财富数据研究中心统计,近几年到期出现问题的项目有30%的比例都是因为交易结构太复杂。
第三,艺术品信托不能碰。伴随着艺术品信托业务的发展,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艺术品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亟待健全,这是其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艺术品这种看起来很美的东西,并没有公允价值。何谓公允价值?就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简而言之,一个西周的鼎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在家放着还嫌占地,但是对于此类收藏者而言便是无价之宝。
第四,矿产类信托不能碰。首先是此类产品的抵押物价值难以评估,由于矿产资源多在地下几百米、几千米深,如何准确评估其价值是当前的难点和客观性风险;其次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涉及的矿业权归属混乱,产权不够明晰,也是影响信托产品的一大要素;最后,煤炭市场行情趋弱,销售压力增大,煤炭供过于求的现状造成了煤炭价格“跌跌不休”的现实,尽管国家也将煤炭列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但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内现状难以改善太多。
第五,有自融嫌疑的项目不能碰。现在很多集团都有自己的金融机构或者金融牌照,很多金融机构在给自己的母公司借款,就像儿子给爸爸借款,或者是给兄弟公司借款。这种都叫做自融。这种模式会导致其失去独立性、客观性。并不是说只要有自融就有很大风险,但是这里面一定是有很多风险不是一般投资者所能了解的。
把握住以上五点,会对选择信托产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避免踏入雷区。当前经济步入新常态,虽然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仍要引起高度警惕,作为投资者一定要注意防范风险,合理资产配置,加强金融知识学习,才能达到长久积累财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