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增长40倍 这家信托扩张“太凶猛”!
相比央企系、地方国企系和民营系,银行系信托公司的数量并不多。
然而,面对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银行系信托公司却凭借其股东优势在短时间内实现赶超。其中,建信信托最为突出。
在最新披露的2015年年报中,建信信托的大股东建行就不乏喜悦之情,称,“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跃居行业第一。”而这也被建行视为其综合化经营的重要成果体现。
当然,就建信信托发展本身而言,盈利能力不强的问题尚待解决。
飙升
建信信托2015年在信托资产规模上登顶,中信信托内心一定是拒绝的。毕竟在此之前,中信信托一直是行业老大。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2014年年末,中信信托以9020.74亿元的信托资产规模高居行业第1。而那时,建信信托排名第3,信托资产规模为6658.35亿元。
不过此后的一年内,建信信托顺利实现赶超,坐上了行业第一的宝座。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建信信托的信托资产规模超过1.09万亿元。而作为曾经的老大,中信信托也不过1.02万亿元。
建信信托的快速发展与建行的入主密不可分。
建信信托是由建设银行在原合肥兴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的基础上重组设立的,2009年8月正式重组运营。而原合肥兴泰信托前身为合肥市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6年11月。
年报显示,在2009年完成重组之前,原合肥兴泰信托的信托资产规模截至2008年年末也不过48.9亿元左右。而到了2009年年末,突破275亿元。此后数年,建信信托的发展可谓“凶猛”。2010年,其信托资产规模突破660亿元,而到了2014年,则已经超过6600亿元。2015年更是冲破万亿元大关。如果从2009年正式算起,短短六年间,建信信托的信托资产规模增长近40倍。
当然,这种迅猛发展趋势也体现在了行业排名上。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2008年建信信托的前身原合肥兴泰信托在信托资产规模排名上还在30多位,而到了2010年,建信信托则已进入15位,2011年排名第6,三年后的2014年排名行业第3。
入主
建行入主对于建信信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组关联交易数据或许能部分说明这种影响。建信信托2015年年报显示,在信托与关联方交易方面,“其他”项期末数额为7068.47亿元,而期初数额则只有4671.42亿元。据建信信托称,该“其他”项数据主要为公司与控股股东建行开展的银信合作业务规模等。从这似乎也不难理解建信信托2015年信托资产规模破万亿元并登顶的真正原因。
新金融观察记者注意到,在2014年年报中,建信信托曾明确表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全面贯彻建设银行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经营的战略定位,积极落实与建设银行集团的全面战略协同,以转型创新为驱动,以提升市场份额、行业位次为重点,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风险控制力和价值创造力。建信信托称,依托建设银行丰富的资源,加强产品研发和业务创新,在符合集团风险偏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受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较快发展,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而事实上,这样的提法在2009年的年报中也能找得到。就在建行正式入主那年,“建行系”人马也同时进入建信信托管理团队。2009年年报显示,建信信托董事长、总裁以及多位董事、副总裁当年均由建行空降。有意思的是,黄建峰作为建信信托前身原合肥兴泰信托的总经理,之后改任建信信托副总裁。
目前,“建行系”在建信信托董事会中仍占据多数席位,而建行持股比例维持在67%。值得注意的是,建信信托股东结构情况在2015年出现了一些变化。去年7月,公司原股东合肥市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与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权无偿划转协议,将其所持有的建信信托5.5%的股权无偿划转给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取得合肥市国资委的批准。据建信信托称,目前该股权变更事项尚需监管机关审批。
差异
“除了传统的业务领域,在国企改革、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城市发展基金、资产证券化、PPP、水务基金、REITs、家族信托和财富管理等创新业务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回顾2015年,建信信托表示其积极推动创新转型业务发展,并称实业投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三大转型业务均有突破。
不过目前来看,建信信托还十分依赖单一资金信托业务,占比超过65%。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银行系信托公司低费率的通道类业务占比相对较高,因此整体盈利能力并不突出。
对比中信信托,尽管建信信托的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跃居行业第一,但两者的盈利状况差距悬殊。年报显示,中信信托(不含控股子公司)2015年净利润31.5亿元,而建信信托(不含控股子公司)同年净利润不足11.5亿元。在收入构成方面,建信信托有超过64%来自于信托手续费收入,超过28%来自于投资收益。而中信信托的信托手续费收入只占收入总额的32%左右,投资收益占比超过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