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2年信托公司IPO欲破冰 山东信托绕道H股“补血”
A股大门对信托业紧闭了22年,渴望“补血”的公司开始另寻出路,有望成为打破僵局的破冰者。近日,山东银监局原则同意山东信托首次公开发行H股的请示。如果IPO顺利,山东信托将成为首家在H股上市的信托公司。
赴港“补血”
山东信托首次公开发行H股股票,计划发行规模不超过6.47亿股,若行使超额配售权,则发行规模不超过7.44亿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
此前,山东信托已有筹划上市的迹象。去年7月,山东信托完成股改,被业内解读为上市前奏。去年下半年还曾传出计划在A股上市,不过并未见到实质动作。今年春节前,更有消息爆出,山东信托计划赴港IPO,最快于今年三季度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招股,募集资金不超过5亿美元,公司正在为IPO寻找承销商。
事实上,信托公司争相寻求上市并不是新鲜事,但几乎所有公司都在A股或新三板门外排队,目前还并没有收获。
中海信托曾在2012年递交招股书预披露稿,最后撤回招股书,上市计划终止。相比这种直接申请IPO的方式,更多的公司选择曲线上市,包括中信信托、北京信托等,今年以来,江苏信托、浙金信托、五矿信托、华宝信托等也开始“转嫁”上市公司寻找机会。
信托上市路漫长
上市无疑能给信托公司带来诸多好处,包括增强资本实力、完善公司治理、激励利益相关者和提升品牌价值等。
不过,在1994年陕国投A和安信信托上市后,信托业经历了22年的空窗,业内人士认为,信托公司上市面对的最大“敌人”就是自身的发展模式。
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核心业务模式及新的经济增长点、盈利不可持续等都是信托公司的软肋。用益信托研究员廖鹤凯此前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信托公司的盈利模式与政策相关度太高,导致可持续性、独立性都不强,很多产品没成气候,没做出既有规模又有永续性的产品。
另一方面,风控是信托公司亟待加强的一项能力。目前,信托相对银行、券商等行业,私募性质较强,运作会涉及到部分资本市场,因此一旦出现风险,扩散较快,波及面也较大。
不过,山东信托此次绕道H股,可能是一个捷径。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樊迪介绍,和A股相比,港股实行的是注册制,且对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方面的要求低于A股,从审批角度来看,在港股申请上市相对容易。
据了解,按照一般流程,除了获得银监部门批准外,山东信托还需要获得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的审批。
H股“补血”待观察
樊迪介绍,在港股主板上市,财务上要达到连续三个年度至少5000万港元盈利,上市时最低市值2亿港元,最近三年管理层基本不变等条件。山东信托能满足基本的上市条件。
2015年年报显示,山东信托管理资产规模2463.59亿元,营业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18.3%,归属于股东净利润9.31亿元,同比增长25.23%。廖鹤凯在昨日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表示,山东信托近几年财报都不错,特别是还有当地政府的支持。
另外,山东信托第一大股东山东鲁信投资控股集团目前已通过控股、参股信托、证券、银行、保险等不同金融机构,发展为省级金融控股平台。
这些都是山东信托的硬资本,然而,背靠当地政府和大股东的山东信托,在业务发展上也有相对的局限性。樊迪表示,信托公司的发展得益于制度红利,山东信托主营业务并不突出,对其发展的持续能力存疑。
用益信托网排名显示,在68家信托公司中,山东信托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信托资产规模分别位列行业24名、23名和20名,只算中上等水平。“因此最终能否成功上市,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樊迪说道。
不仅如此,由于目前港股没有上市的信托公司,市场对信托公司的认可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也将是山东信托发行H股遇到的难题之一。
即使上市成功,从此前城商行登陆H股后的情况来看,“补血”效果也并没能达到预期,很多城商行再次回到A股排队。廖鹤凯表示,H股估值不是很高,相比A股,认可度也一般,所以能否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还很难说。
(记者 崔启斌 程维妙)
信托公司上市大事记
1994.01 陕国投信托、安信信托上市
2007.01 中信信托欲借壳安信信托,历时五年终告吹
2012.08 中航信托欲借壳S*ST北亚上市未果
2016.05 江苏信托、五矿信托分别曲线上市
2016.07 山东信托赴港IPO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