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信托产品时如何看懂财务指标?
买信托产品有很多坑,其中最重要的坑就是“突出一点,不及其余”。例如,一些产品在宣传时,会重点突出融资方是省属国有企业、融资方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融资方的实际控制人是首富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此处不点出具体项目名称)。这些特点的确是一个信托产品风险低的重要特征,但是一个信托产品的风险高低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对风险高低的判断应该是基于多种因素综合评判得出。
即使融资方是省属国有企业,但是资产负债率非常高,例如超过80%,那么风险仍然很高。
即使融资方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但是实力很强的上市公司主体并没有给融资方提供担保,那么风险仍然很高。
即使融资方的实际控制人是首富,但是给出的质押物为非上市公司股权,而且质押率很高,例如超过90%,那么风险仍然很高。
换句话说,省属国有企业也好,上市公司子公司也好,首富也好,只有当他们代表的实力有效地传递给此次融资,并通过数字——即财务指标来体现时,才能将其作为一个有效降低风险的因素。
我们之所以把省属国有企业当作优点,是因为省属国有企业一般净资产高、资产负债率合理。如果净资产低,或者资产负债率奇高,那么财务指标就说明,对于此项目来说,这个优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我们之所以把上市公司当作优点,是因为上市公司一般实力强大、经营稳定,能够提供稳定的信用担保作用。如果上市公司主体不能提供担保,其优秀的财务指标没有传递给融资方,那就说明此项目与上市公司实力强大并没有关联。
我们之所以把首富当作优点,是因为首富有钱,有优质资产,能够用优质资产提供保障。如果提供的资产质量不好,而且质押覆盖率不够,那就说明此项目享受不到首富的优势。
总之,一切需要靠数字来说话。不管关联方背景多么强大,如果不能通过担保、抵质押、应收账款等形式将其实力直接传递到此次融资,那么就等于零。这时,我们应该忽略掉这些表面看起来有关,但实际上不会起作用的特点,而是应该看项目本身相关的财务指标。
不过,看财务指标是个技术活,一般没有财务知识的人很难看明白,同时,看财务指标还是个体力活,从上百页的尽调报告中逐一查询计算融资方、担保方和抵质押物的财务数据,费时费力费眼睛。从庞杂的财务数据中,得出一个总体性的结论来判断风险高低,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更是一桩难以完成的任务。
其实,市场上有一种机构,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众投资者分析财务指标以做出合理的投资决定。这种机构就是信用评级机构。目前,中国一共有五大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中诚信、联合资信、东方金诚和新世纪。但是,这些机构主要是给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很少给信托产品进行评级,因为一次评级的费用不低,没人为信托产品信用评级付费。少数情况下,当险资打算购买信托产品时,因为金额较大,信托公司会付费给信用评级公司让其评级,以说服保险公司购买。一次评级的费用为20-30万元人民币。大多数情况下,普通的信托投资者是无法获得产品的信用评级作为投资参考的。这种状况增加了普通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的难度,有可能不明不白的就买到了较差的信托产品。